衡水又名“冀州”,自古以来不仅因酿酒而闻名,而且在衡水这片土地上,还发生过许许多多传奇的故事。据《衡水市文史资料》记载,在日伪统治时期,敌人不仅肆无忌惮地掠夺和垄断当地的粮食,而且变本加厉地增加苛捐杂税,导致通货膨胀,百姓民不聊生。当时的衡水也仅剩一些酒坊能勉强地维持生产,但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衡水城内的各个酒坊却显现出了无比的坚定,从未退缩。

1942年冬天,衡水还未解放,城区整日弥漫着战争的硝。衡水老白干十八酒坊之一永丰酒坊的第六代传人孙斌甫在黑夜的寒风中负手而立,几个伙计跑过来颤抖地说:“东家,咱赶快跑吧,外面又死了好多人。”孙斌甫不答反问:“缸都埋好了吗?这些地缸是我们孙家祖辈留下来的基业,说什么也不能便宜了日本人,我要给后人留下”。伙计回答说:“都埋好了,现在是逃命要紧啊东家!”

永丰酒坊东家孙斌甫与掌柜,左二为孙斌甫

孙斌甫镇定地说:“逃命?你看咱衡水城内这么多家酒坊,危难之际有谁逃了?恒盛号的东家杜立田,把赚的钱全用在打小日本上,1939年就为国捐躯了,他逃了吗?还有信大酒坊的崔任卿1937年就担任战委会的部长,去年还为抗日捐了5000斤小麦,最后还被敌人严刑拷打,他可逃了?我孙斌甫虽不才,但也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咱永丰酒坊要跟衡水共存亡!”“可是东家……”不等伙计说完,孙斌甫激动地说:“我告诉你,我们的家被毁了,我们的亲人死不瞑目,家仇国恨不报,我孙斌甫誓不为人”。

就这样,在孙斌甫的安排下,这批属于中国酒文化的瑰宝便静静地躺在了地下,见证着衡水城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那时的孙斌甫并不知这酿酒的基业何时才能传于后人,但他明白这些地缸决不能毁在日本人手里。

直至2021年4月5日,衡水市东明街道启动改造计划时,这些地缸才被发现,经过半年多的发掘,2021年12月永丰酒坊遗址终于重见天日,据了解,其占地面积竟达1000方米,出土地缸有120多个。值得一提的是,历经半个多世纪,这些地缸不仅保存得完好无损,而且地缸里还残留着2厘米厚的酒醅,散发着阵阵纯粮的清香。随后,孙斌甫的后人孙书杰携一家三代来到衡水老白干,将永丰酒坊的老房地契交到了老白干人手里。这份地契代表了永丰酒坊从乾隆58年到1950年的辉煌,虽然地契早已泛黄褶皱,但它铭记着那个时代的记忆和荣光,同时还续补了衡水老白干的发展历史,弥足珍贵。

如今,衡水老白干在传承地缸酿造基础上,建设了一座面积约为6.13万方米、共有地缸47666个的白酒地缸发酵车间,创造了我国规模最大的白酒生产车间纪录,还获得了“最大的白酒地缸发酵车间”吉尼斯世界记录称号。这间车间不仅能提高衡水老白干的出酒率,而且还是一间集发酵、酿酒和工业参观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大型酿酒博物馆。这既是衡水老白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更是中国白酒在地缸酿造上的重大突破,然而这些都离不开老白干人的世代传承与创新。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或许正是一代代像孙斌甫一样的老白干人的坚守,才保住了祖国的文化瑰宝,延续了衡水老白干数千年的地缸发酵传奇。未来,衡水老白干将演绎出怎样的地缸传奇?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