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专家在遵义市桐梓县松坎镇岩椅峡谷里进行旅游地学考察时发现,这里的地貌十分奇特,峡谷对岸一道崖壁极似一只人类的眼睛,眼球、眼帘、眼睑、双眼皮、睫毛、眉毛、眼角都有,很是神奇。

发现“大地之眼”

松坎镇是贵州北部边陲小镇,也是黔北大门的门槛,地处桐梓县北部。

当天,贵州旅游地学研究院院长陈明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傅强、上海市矿物化石研究会副会长胡检阳、著名摄影师蒲德贵等一行专家,在松坎镇一个叫岩椅峡谷的谷底进行旅游地学考察时,发现这里的地形地貌十分奇特。

大家站在峡谷一侧的山顶向峡谷对岸望去,看见对岸一道崖壁极似人类的一只眼睛,眼球、眼帘、双眼皮、眼睑、眼角、睫毛、眉毛都有,活灵活现,大自然的神奇魔力令人叹为观止,大家都感到十分惊奇。

这一“大地之眼”地貌奇观的发现,引起了考察组一行的好奇,决定对这一地质奇观进行科学考察。那么,这只“大地之眼”是怎么形成的呢?

地壳运动“挤”出奇观

据贵州旅游地学研究院院长陈明华研究后认为,贵州在漫长的地史时期,曾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和构造事件,直到三叠纪末海水退却成陆,侏罗纪末至白垩纪的燕山构造运动形成地貌发育的骨架,又经历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古老高原地面受到强烈的破坏和改造,形成新的高原峡谷系统,第四纪的侵蚀和堆积过程进入了新的阶段。

“也就是说,贵州在8-9亿年的地球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数次海陆转换过程。成陆后由于地质引力的作用,原本在海洋中水平的岩层被挤压变形,或形成断裂,或形成褶皱,形成了现在的山川河谷地貌。”陈明华进一步解释说。

陈明华说,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向斜,一种是背斜。岩椅峡谷的“大地之眼”,正是背斜地貌,其核部(下端)岩石为距今约4.4亿年前海洋形成的志留系粘土岩、粉砂岩,岩石较软,易于风化;而上部则为距今约2.7亿年前浅海形成的石灰岩,由于地形不断抬升,河流不断切割,便形成了陡壁地貌。

周边风光绝美

考察组一行顺着该峡谷底部沟壑向上游进行考察,由于峡谷两岸相距较近,岩壁全是石灰岩,抬头仰望,看见一线天奇观。再往一线天的上游行进,还发现一系列的石柱风光及梯田风光,风格各异的地质景观让人目不暇接。

“此处风光绝美,形态各异,有峡谷、绝壁、河流、森林等资源和景观,如果稍加打造,定能为乡村振兴助力,带动一方旅游产业的发展。”考察专家一致认为。

专注地理摄影的摄影师蒲德贵认为,松坎镇岩椅峡谷与重庆市綦江区安稳镇接壤,拥有喀斯特地形地貌、天坑、地缝等地质形态,尤其是那只酷似人类眼睛的独特地貌,被称之为“大地之眼”,如果将其与生态旅游、古镇旅游、盐道旅游相融合打造,将会成为渝黔交界处的一个网红打卡地。

专家提出开发思路

如何开发利用“大地之眼”奇观?如何引流游客周末到此旅游消费?如何利用松坎现有资源、利用生态岩椅奇特地质构造环境,以小众“网红打卡地”开发它?

经有关专家初步考察后认为,在不采取大拆大建、不侵占土地和林地资源的前提下,实施点缀性的、综合性的合理利用,是十分可行的。

有关专家提出了“大地之眼”奇观的多项开发创意设计思路:在地缝中央公路边建设一个综合性观景平台,解决大量私家车停车安全难题;在观景平台上安装12盏高强光射灯,以红、黄、蓝三原色,通过地缝直射天空,形成人眼放射光芒的特殊效果;在观景平台上安装2台高强度光投影仪,把恐龙时代的地学影像投射到山壁悬崖上,形成一个独特奇观;在悬崖两岸上各建设1个悬崖帐篷酒店,不大面积侵占土地和林地,以帐篷酒店为标准进行建设;在悬崖绝壁中间建设点缀性的悬崖微型酒店1-3个等等。

在景区配套建设方面,对地缝中间的田土进行恢复,春天连片种植油菜花,增加花海旅游效果;夏天种植水稻,使耕种过程、秋收过程都具旅游景观效果;利用岩椅地缝中间公路两侧种植红枫树,春天、秋天形成一道红色、黄色的巨龙出山的旅游景观效果;利用公路两侧林间空地,种植各种颜色的三角梅,花期200多天,形成一条彩色公路的旅游景观效果;利用地缝河道两边安装水蒸气雾化发生器,形成溪流中的雾景景观效果;利用天坑地缝上方两岸田土资源耕种农作物,助推乡村地学旅游、研学旅游、体验旅游。

据悉,目前松坎镇正在谋划岩椅峡谷生态旅游网红点的打造与综合利用,使之与松坎镇的千年古镇、盐商文化相融合,以此提高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天眼新闻记者贾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