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金牛辞岁寒风尽,白虎迎春喜气来。

挂上大红灯笼,贴上新春对联,锦福满堂年货满,晚辈拜年话语甜。随着春节脚步逐渐临近,都市乡村、大街小巷的年味也越来越浓。卸下一年的辛苦和疲惫,捎上新年的期盼和祝福,人们正满心欢喜迎接虎年春节的到来。

宁波人过年有什么年俗?什么样的年货备受大家钟爱?市民会以何种方式迎接新年?……最近,记者分路实地走访,感受甬城虎年春节前的氤氲年味。

民俗专家 “老底子”宁波人这么过大年

周东旭介绍宁波年俗(资料图)

离过年越来越近,那些宁波“老底子”年俗,你还记得多少?

“廿三祭灶,廿四掸尘,廿五做豆腐,廿六割肉,廿七宰鸡,廿八做金团,廿九送年,三十晚上守岁。”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民俗专家周东旭介绍,“老底子”宁波人从腊月廿三到除夕,忙碌的“年事”方告一段落,人们开始享受合家团聚的美好时光,喜庆的氛围一直延续到元宵。

祭灶。过去,家家户户都有灶台。相传灶神“坐镇”厨灶,每年腊月廿三,灶神要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人过去一年发生的大小事。为了免遭惩罚,便有了祭灶的做法。

祭灶有一定的仪式,简单的就是一杯清茶、两支蜡烛、三炷清香。“祭灶和其他祭祀不同,不用酒,而用清茶代替。”周东旭介绍,传说灶神曾向玉皇大帝状告酒神酿酒浪费民间粮食,玉皇大帝下凡畅饮人间佳酿后,觉得十分甘美,便判灶神错告,并罚其永远不得饮酒。

吃果。老宁波祭灶有一种特殊的供品,叫“祭灶果”。

“祭灶果”一般是一袋一斤,内有红球、白球、麻球、油果、寸金糖、脚骨糖、白交切、黑交切八色。相传是让灶君尝到甜头,粘住他的口。祭灶完毕后,“祭灶果”由孩子分食。旧时,孩子的零食非常少,所以这也是小朋友非常期盼的零食之一。

“现在超市、传统老字号的糕饼店,都有现成包装的‘祭灶果’。”周东旭说。

掸尘。祭灶之后就是掸尘,这也是宁波人过年的重要习俗之一。周东旭介绍,掸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要将所有的房间彻底清扫一遍,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掸尘为的是除旧迎新,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如今生活中,掸尘的日子不固定,但家中如有谢年的习俗,那么掸尘的工作就必须在谢年之前完成。”周东旭说。

谢年。谢年在宁波也叫“谢年羹饭”,这是宁波人一年中祭祀最隆重的一次,不仅是人们对神灵的告慰,对大自然的感恩,也是对来年如意的祈盼。

“谢年的供品讲究得多,包括一只公鸡、一只鹅、一个猪头、一条鲤鱼,以及年糕等带有年年高升、年年有余寓意的食物。”周东旭介绍,过去很多宁波商家会把谢年和吃年夜饭结合起来,其中有几道菜必不可少:鸡汁青菜年糕汤,寓意“来年油水多,年年高”;烤麸,寓意“呼呼响”富起来;黄豆芽,寓意子孙兴旺、称心如意。

穿衣。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元日。这一天,宁波人多数会早起,穿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

“新鞋一定是未下过地的,说是穿新鞋,一年才可以脚轻手健。”周东旭表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几乎天天能穿新衣,对新衣也没有那么高的热情了。不过,老一辈人还是会准备一身新装,对隔代的孙辈们则更是如此。

“其他还有放炮、拜岁、请财神等年俗。”周东旭说,到了正月十五闹元宵后,年就基本过圆满了。

记者 孙肖

年宵花市 鲜花热销成为新“年货”

鲜花经营户在插制蝴蝶兰盆花 (陈朝霞 摄)

临近春节,鲜花成了市民争相购买的“年货”之一,花市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火爆的时期。上周末,记者来到位于海曙区望春街道广安路的天胜花鸟市场,看到这里各类鲜花盛开,蝴蝶兰、红果冬青、大花蕙兰等年宵花备受市民追捧。

在美叶园艺中心,100多平方米的店内成了鲜花的海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五颜六色的蝴蝶兰盆花。53岁店主吴锦彪介绍,春节前夕是一年中店里生意最好的时候,年宵花由于喜庆热闹、寓意吉祥,深受市民喜爱。

“店内有上千个品种的鲜花,其中蝴蝶兰就有数百个品种,这也是卖得最好的,每盆价格从120元到3000多元不等,春节前一个月预计能售出3万株花。”吴锦彪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市民对鲜花的需求日益旺盛,这几年每年春节前一个月的营业额有10%以上增长。

吴锦彪经营花木25年,练就了一手熟练的插花技艺,店内的盆花插花基本由他一手完成。他介绍,蝴蝶兰的花语十分美好,寓意幸福像蝴蝶一样飞来,而不同颜色的象征也不同:红色代表幸福美满,黄色寓意事业发达,白色象征爱情纯洁,蓝色代表敦厚善良,粉色寓意爱情甜蜜……

“插花很有讲究,要展示花最好的一面,并根据花的不同颜色、形状和大小,配不同的花盆。如今,市民越来越讲究‘颜值’。因此,我们在高桥镇还设有鲜花精养基地,从全国各地批发来的鲜花先在基地精心培养两个月左右,再到花店销售,一方面提升鲜花品质,另一方面让鲜花完美呈现。”

在180多平方米的鑫隆园艺店内,各类鲜花争奇斗艳,来自安徽蚌埠的店主律金虎、李艳夫妇正忙着招呼顾客。“这几天,蝴蝶兰、红果冬青、大花蕙兰等年宵花卖得最好,发财树、幸福树等苗木同样受欢迎。”李艳向记者介绍时,她的手机不时发出“叮咚”声,原来有不少回头客正通过微信询价购买。

市民杨女士是天胜花鸟市场的常客,这次她挑了一盆红果冬青带回家。她表示,如今鲜花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品,也是走亲访友最好的礼物,“疫情之下,春节假期少出门,在家里放上鲜花让人赏心悦目,心情也跟着舒畅了。”

天胜花鸟市场的总经理黄惠土介绍,该市场400多户经营户中,花木经营户有120户左右,春节假期将每天营业,“为了疫情防控需要,我们增加了安保力量,并做好顾客亮健康码、戴口罩、量体温等防疫工作。”

记者 陈朝霞 通讯员 程冰凌 陈洁

山乡“货郎” 一人一车吆喝“年味”

钱国富在岩坑村卖菜(余建文 摄)

肩头挑着担,装着各色货品,敲着拨浪鼓,走村串乡叫卖。老一辈人口中的“货郎担”大多已消失,成为一抹乡愁记忆。但在不少山区乡村,依旧活跃着一支新型的“货郎”队伍,他们开着汽车卖菜售货,构建了山村的新商道。

53岁的钱国富便是流动售货队伍的一员,他在奉化溪口亭下湖畔的董村租了间铺子,经营生鲜蔬菜生意。1月23日上午8时多,记者冒雨来到董村,看到不时有村民到老钱的铺子里买菜买肉。“卖菜,新鲜第一位。我早上3时起床去奉化批发进货,再运到村里卖。”老钱说。

老钱的商业“版图”除了董村,还有一处在岩坑村。早上9时多,钱国富把铺子里的货品一箱箱搬进五菱小面包车,塞得满满当当,再载上一把硕大的遮阳伞,向岩坑村进发。

岩坑村距离董村约10公里,海拔400多米,常住村民仅100来户。“下饭来了,好来买了!”单家是岩坑村的一个自然村,在村口,钱国富打开车顶的喇叭,撑起遮阳伞,把车上的货一箱箱搬下来,很快“变”出一个微型菜场。

“黄鱼有吗?我要买一条祭祖用,再来块豆腐。”村民单阿姨闻声而来。“都有,不着急,慢慢挑。”钱国富热情推荐货品。村民们围着他,一边品头论足买菜,一边嘻嘻哈哈聊天,很是闹猛。

钱国富是唯一到岩坑村卖菜的商贩,至今已第七年。岩坑村不大,居住的基本是老年人。为了方便村民,钱国富在村里设了单家、新屋里等四个售货点,彼此相距不过几百米。

“村里老年人精打细算,我配货也有讲究,既要对老年人胃口,性价比也要高。”钱国富说,在山村,村民自己养猪、种菜,很喜欢买豆制品以及海水产品、腌制食品,“现在快过年了,年糕、汤圆、大黄鱼等也很受欢迎。”

在岩坑,钱国富的卖菜车两天来一趟,像公交车一般准时,加上其性格热情开朗,博得了大家的认可。“钱老板卖货实诚,从来不骗人。”村民王大妈说。记者注意到,在山村卖货,村民很少讨价还价,基本上是现金交易。一位大妈没带够钱,买东西差了20元。“没关系,我后天还来,到时再付。”钱国富爽快地说。

“与村民打交道久了,彼此有了感情。”老钱说,村民经常会打电话,提前告知他帮忙买哪些菜,有些“订制配送”的意思。

中午12时多,老钱离开岩坑村时,带来的货卖掉了一大半,营业额近千元。他下午要睡一觉,傍晚再到另一个村卖货。“快过年了,生意比平常好很多。”钱国富说,像夏天淡季,有时一天只做两三百元生意,还不够汽油钱,“不管赚多赚少,两天来一趟,这个承诺不会变。能为山村老年人服务,很有意义。”

一人一车,小小的“流动菜场”供应了山村百姓日常所需,成为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据了解,在溪口山区,像钱国富这样的卖菜“货郎”有20多人。

记者 余建文 通讯员 卓建青

小区居民 扫尘迎新全家动员

王存荣正在擦玻璃(王博摄)

快过年了,很多市民会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春节到来。1月23日,鄞州区福明街道福明家园小区居民张桂玲老人全家总动员,把屋子彻头彻尾大扫除了一番。

年过六旬的张桂玲和老伴王存荣在福明家园住了近十个年头。平日里,儿女工作忙,两位老人主动承担起照顾孙子、孙女的重任,忙得不可开交。

23日早上8时不到,张桂玲的儿女就带着孩子们回来了。一进屋,女儿就把两位老人的床单、被罩拆下来,放进洗衣机里清洗,穿过的脏衣服则装进大盆,浸泡后再仔细搓洗。儿子主动包揽了厕所、厨房的清洁任务,擦墙面、刷马桶、清理油烟机……前后忙活了近两小时。

两位老人也没闲着。张桂玲带孙子、孙女在客厅里讲故事、堆积木。王存荣则搬起小板凳来到窗边,拿着抹布擦玻璃。没一会,老伴也过来帮忙了。“别看我岁数大了,干起活来可不比年轻人差。”只见王存荣先用干净的纸巾,擦去窗户边框上的灰尘,接着用装有洗涤液的喷水壶自上而下喷了一遍,再仔细去除玻璃上的小污渍,最后拿抹布大面积擦拭干净,整个过程手脚麻利、干净利索。

上午干完了大活,下午还剩下一些边边角角的清扫工作。需要爬高清理空调过滤网、擦拭吊灯和衣柜的活,儿子统统揽下;清洗茶杯、擦拭桌面、整理书架之类的轻活,女儿抢去干了。趁着孩子们午睡,老两口也累了,在沙发上“葛优躺”,边吃瓜子边看电视。

“孩子们长大了,懂得照顾父母了。”看着忙碌的儿女,张桂玲满眼爱意,特意把苹果削皮后切成小块,像儿时那般“喂”给儿女吃。向来严肃的王存荣,则悄悄走到阳台,捣鼓起了元旦期间晾晒的鳗鲞和腊肉。鳗鲞是宁波特色美食,也是孩子们的最爱。每年冬至到元旦期间,王存荣都会买上两条大海鳗,洗净、抹盐、晾晒,当成宝贝似的等孩子们回来一起分享。

就这样,全家人从早上8时,一直忙活到下午4时。为了犒劳辛苦的一家子,张桂玲特意下厨做了拿手好菜:红烧带鱼、酱爆螺蛳、鲜虾春卷、酒酿圆子……夜幕降临,大家举杯畅饮,尽是欢声笑语。向来讲究生活品质的张桂玲,更是从橱柜里找出夏季采摘晾晒的桂花,轻轻洒在酒酿圆子羹里。“酒酿圆子出锅前必须洒桂花,寓意来年红红火火、甜甜蜜蜜。”张桂玲笑着说。

记者 王博 通讯员 褚燕玲 柏文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