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和义路(图片由作者提供)

和很多城市一样,历史上的宁波有过自己的城墙,这其中,和义门紧临姚江,对岸又是中国最早开埠的老外滩和槐树路,传教士和老外们留下过不少老照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和义门,最早可追溯至唐朝,在历史的不同记载里,它也被叫作盐仓门,主要是因为和盐商有关,对岸至今还有盐仓社区。出了城门即是姚江,在没有桥的年代里,渡口是所有人熟悉的场所,它们的名字叫:桃花渡/盐仓渡。

毋庸置疑,这儿在早期就是宁波相当热闹的地方,直到1933年,城墙拆除后就有了和义路。

这是一条并不算太长的街道,从东门口到解放桥,步行不过一刻钟,却诞生过很多传奇。传说郑和就是从和义门外出发,去了日本和韩国,所以现在还有战船街。沿途下来,有中国第一所女子中学(甬江女中),有62家钱庄发起筹建的钱业会馆,是宁波金融业曾经的中枢所在。

上世纪90年代,这条路的东头是市商业幼儿园,西边是宁波豆制品厂,中段有甬江印刷厂、木材厂等,还有就是一片民宅老房子和状元楼饭店。后者是在1985年开起来的,一度成为宁波帮游子回家乡的就餐首选,这家饭店历史上也叫三江酒楼,以烹饪正宗甬帮菜出名。其中的冰糖甲鱼,大约是上世纪30年代由应阿品大厨打出名气,视为正宗。

对于老宁波来说,说到和义路,印象最深的更少不了:和义路夜市。它的起源,最初在东门口,很多小摊贩云集,后来因为中山路改造,1995年6月,和义路夜市诞生。

继承了东门夜市的良好基础,和义路夜市一开始就有600多个摊位,密密麻麻摆满马路两侧,浩浩荡荡绵延一公里。每天夜里,和义路灯火通明,钢丝床、塑料棚,人声鼎沸。摊主以年轻人为主,卖的是服装、鞋子、日用品,尤其到了夏天,更是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

衬衣、凉席、凉帽、磁带、旧书、文具、头饰、饮料……夜市的东西五花八门,也有供娱乐的套圈游戏。当时的宁波人说,在和义路夜市,没有找不到的商品。在解放桥那头则能找到各种小吃摊,砂锅、馄饨、小炒、臭豆腐、炸面饼、年糕、香蕉片……样样有,一圈逛下来起码一小时。

据当时的摊主说,摊位费每月70元,但他们一晚上就能赚上百元。自和义路夜市起家的好几位,后来都成了服装和百货业的大佬。夜市长达7年之久,环境、交通状况可想而知,直到天一广场开业,和义路夜市正式告别那个时代,一起消失的还有战船街那个收门票的游泳池。

此后,和义路归于冷清。但宁波人从未忘记这里,作为三江口最后一块商贸开发资源,人们开始谋划一场商业复兴。当时的宁波人普遍富了起来,特别是经常出差国外的一些人,见多识广,逐渐有了高端消费需求,热衷于买珠宝手表。

以欧米茄手表为例,2003-2005年,宁波地区销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2006-2007年增幅为30%,2008-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仍保持了10%的增幅。曾有人评价宁波的隐形富豪:他们不是李嘉诚,但消费力比李嘉诚还强。

2007年和义路开始改造,2009年和义大道正式开业,曾经的和义路夜市汇聚了全球奢侈品牌100多个,好多品牌会在第一时间与全球同步上新。在这里,宁波人与世界潮流同步。与此同时,一大批高端餐饮、高端超市入驻,状元楼在此重开,大家又吃上了冰糖甲鱼。

眨眼间,今年9月,已是这条路诞生的第89年。今年七夕,在全新改造完成的东渡路步行街上,为期25天的“潮回东渡路”夜生活节开启,对不少宁波人而言,毫不意外地扯出了记忆里的一波情怀。

与物资相对匮乏年代的地摊经济相比,当下的新型夜市不仅消费范围更广、品质更高,也承担了更为多样化的功能。重温和义路往事,当借新型夜市之力,拓展消费空间、提升消费信心,让实体商业充满烟火气。

韩不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