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松梅)凌晨下单购买水果蔬菜,刚上班就能收到货品,速度快,是因为京城东北部有座“大仓库”——平谷马坊物流基地。疫情反复,冷链生鲜如何确保安全?昨天,记者来到马坊物流基地北区,穿上厚外套,跟随康安利丰有限公司负责人康雪静走进冷库。水果、牛奶、肉品等货物分门别类放置在冷库中,工作人员正在对货品进行外包装和内部货品的核酸检测。

康安利丰冷库储量为1.8万吨,每日向北京市场供应净菜约150吨,供应冷冻品约200吨。

“首都菜放心菜”不是空谈。“按照政府规定,我们每周二所有员工会进行核酸检测,货品也要抽检。最近疫情反复,我们又请第三方机构,加密了核酸检测频次。”康雪静说,就在昨天,刚对所有库存再次进行核酸检测。

消杀同样严格。以进口生鲜货品为例,在手续齐全情况下,先后在进入园区前、车辆开门后和卸货后进行三次消杀和核酸检测。随后,货品会单独进行存储,待检测结果合格后,再送入常规冷库。同时,不同批次和产地的货品,存放时要保持1.5米以上间距。

在马坊物流基地,已建立起完善的物流中转台账,形成完备的货物流转链条。每批次货物流转信息均录入“北京市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基地内的冷链企业严格落实“北京冷链”电子追溯码,出具同批次物品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同批次物品消毒证明及检验检疫证明,确保冷链系统安全。 本报记者 甘南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