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颖)今天(12月10日)上午,记者从新发地市场获悉,进入12月份以来南菜供应量大增,北方蔬菜也大量上市,南菜北菜“叠加”,蔬菜日供应量一直维持在2万吨以上,蔬菜加权平均价已经比一个月前下降了10%。

早晨7时许,记者在新发地市场云南菜交易区看到,露天停放的厢式货车上装满了一箱箱泡沫箱。打开箱盖,绿油油的快菜呈现在眼前。商户姜山告诉记者,随着蔬菜供应量的增加,价格出现了明显下降。“每天上市交易的快菜就有20多吨。一个来月前还是3块多4块钱一斤,现在一斤的批发价格降到两块多。”

12月9日,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是3.56元每公斤,比11月8日的3.97元每公斤下降了10%。

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负责人说,大部分蔬菜的价格保持稳定,没有价格明显上涨的品种,价格下降的蔬菜主要是大白菜、圆白菜、胡萝卜、团生菜。大白菜的批发价格已经从11月9日的1.35元每斤下降到现在的0.9元,降幅达33%。价格下降的原因是山东、湖北、湖南的大白菜大量进京,使得市场上大白菜的供应量加大。

12月9日,新发地市场蔬菜的上市量为2.13万吨,进入12月份以来日交易量一直持续在2万吨左右,而10月31日的交易量仅为1.5万吨。冬储菜、南方菜、北方大棚菜的供应量都十分充足,比如大白菜上市量为1600吨、甘蓝为110吨、土豆为2200吨、红薯为1800吨、洋葱为1000吨。

前段时间蔬菜价格居高难下的原因是寒潮及雨雪天气造成的蔬菜供应偏紧,进入12月份以来蔬菜的供应状况明显经历由偏紧向宽松的转化过程,主要原因是前期因天气原因推迟种植的蔬菜在12月末之前形成一个集中上市局面,再加上北京市免蔬菜进场交易费的利好政策调动了商户的积极性,蔬菜供应充足菜价也将随之继续稳中有降。

相关新闻

11月本市CPI环比持平

本报讯(记者陈雪柠)今天,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北京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环比持平,同比上涨2.4%。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上涨0.9%转为持平。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2%,涨幅比上月回落3.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1个百分点。相关负责人分析,受市场需求增加、中央收储政策和生猪压栏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由上月下降2.5%转为上涨11.8%;随着南方菜陆续上市,价格逐步回落,与上月相比,鲜菜价格上涨6.7%,涨幅回落27.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1%转为下降0.4%,影响CPI下降约0.35个百分点。

“双十一”期间促销力度加大,女鞋、平板电脑、化妆品和电视机价格环比分别下降7%、5.7%、2.7%和2.4%;受局部疫情影响,在外住宿、旅行社收费和飞机票等出行类价格分别下降4.2%、3.3%和2.2%;租赁房市场进入淡季,房租价格下降0.3%。

从同比看,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CPI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