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项、总投资1.2万亿元!市发改委昨天(1月27日)介绍,今年北京市将继续实施“3个100”市重点工程,集中推进100个重大科技创新及高精尖产业项目、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100个重大民生改善项目。
33个项目瞄准智能制造
“今年的‘3个100’市重点工程将更加突出科技创新、高技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以重大项目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其中,100个科技创新及高精尖产业项目将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两区”、数字经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这100个项目当年计划完成投资505亿元。
全力推进怀柔科学城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方面,今年安排重大科技设施平台集群项目7个;扩大智能制造投资方面,推动集成电路、汽车、生物医药等制造业投资项目集中落地,安排先进制造业项目33个;为加快提升金融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安排了金融业、服务业扩大开放项目14个;今年还将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实施区块链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共安排数字经济项目14个。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旅项目中,包括市民期待已久的乐高乐园和国家大熊猫繁育基地项目,将力争在今年开建。
副中心M101线和6号线南延今年开工
一批地铁新线也已经“在路上”。今年本市将安排轨道交通项目11个,其中包括城市副中心的M101线和6号线南延。此外,还包括正在建设的地铁16号线、昌平线南延一期、3号线一期、13号线扩能提升、17号线北段、新机场线北延、28号线、22号线和12号线。
在基础设施方面还将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交通一体化,搭建市郊铁路“一干多支、对角交叉”主骨架,安排铁路、高速公路项目16个,比如新建S6线新城联络线和市郊铁路亦庄线,机场南线到六环路之间也将建设京密高速。
100个民生项目投资占比近六成
22座学校、23所医院养老院……今年的100个重大民生改善项目聚焦“七有”“五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围绕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新增一批能源安全保障、水毁修复、应急物流保障项目;围绕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新增一批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和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的城市更新项目。
数据显示,这100个民生改善项目当年计划投资1667亿元,占比近六成。住房方面,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政策性住房建设力度,安排政策性住房项目8个;全面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安排教育项目22个;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推进一批优质医院新院区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着力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缺口,安排医疗养老项目23个。
据介绍,今年,北京市把预计于2023年及以后年度开工的200个重大项目列入今年前期推进项目,并力争推动一批项目提前至年内开工。2022年“3个100”市重点工程中,包含120个新建项目和180个续建项目,力争当年竣工项目69个。本报记者 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