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28日)上午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听取审议了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出,上半年,本市GDP增长0.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增长0.5%,6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有所回落。


【资料图】

上半年取得了哪些成绩?

惠企政策全面落实落细,不折不扣落实国家新出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惠及30余万家企业,为5.55万家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约80.8亿元,缓缴单位住房公积金3.2亿元。就业物价保持总体稳定,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保费范围、涉及金额约149.6亿元,建设应急保供调度平台,保障了封管控区居民生活物资供应,CPI上涨1.8%。

金融业发展稳中有升,出台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工作方案,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36%、创有统计以来最低。投资关键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重大项目储备库亿元以上项目超2000个、总投资约3万亿元,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78.1%和61.7%,高于全国54.3个、49.1个百分点,“三城一区”投资增长14.7%。民间投资增长12%、高于全国8.5个百分点,占投资比重37.5%、为近五年最高水平。

人民生活品质和城市治理水平稳步提升,民生安全底线兜住兜牢。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56.1万辆,PM2.5平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下降24.4%。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8.1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房5.5万套。城市治理创新继续深化,生活垃圾清运量下降5.1%,物业服务覆盖率达96.6%,“每月一题”17个问题完成227项工作任务、公众满意度为90.64%,12345市民服务热线诉求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分别为92.2%、93.7%。

下半年重点要做哪些事?

下半年,全市将千方百计保供稳价和扩大就业,每日监测生活必需品供应,及时补货,确保量足价稳。开发一批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基层就业岗位和社区临时岗位,在重点工程探索实施以工代赈。

以更大力度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落实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政策措施。积极培育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创新药等产业集群。

推动“两区”建设走深走实,加快打造高水平开放发展新高地。扎实推进新国展二三期、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建设,高水平举办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带动营商环境5.0版改革和创新试点任务落地,建成全市统一的数字服务、数字监管、数字营商平台。

建成智慧城市标准规范体系框架,加快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建设。持续实施“新智造100”工程,全年支持50家以上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培育20家以上数字化赋能标杆企业、10家以上数字基础技术标杆企业,营造一流数字产业生态。

在扩大内需方面,下半年,本市将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落实助企纾困促进消费加快恢复“27条”,办好数字消费节、惠民文化消费季、体育消费节等活动,推动“烟火气”消费加快恢复,提振汽车等大宗消费,遴选一批高端直播电商基地试点项目,组织开展京郊休闲游活动。主动谋划扩大有效投资,压茬推进每季度160项市区重点项目开工。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完成海淀、丰台等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创建任务。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完成全年千亿以上投资任务,推动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今年全年,本市计划完成20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智能化供热改造,核心区率先实现燃油锅炉“清零”。全年新增中小学学位2万个,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房8万套。推进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慢行系统、道路网等多网融合发展,开通运营昌平线南延一期和16号线南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