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家住北京市房山区西潞东里社区的王文起最近有件高兴事儿。他指着小区西侧步行街一排停车位对记者说:“我家的车这回可有地方停了。”

王文起今年68岁,和儿子住在一起。这两年,小区停车位日益紧张,儿子每天下班停车都得费一番周章。“有时候小区里找不到车位,只能去外面的路边停,不仅离得远,还容易被罚。”更让王文起一家不舒服的是,明明自家楼下就有一排停车位,但商户们总用锁链和铁锥把停车位“锁”起来,即便晚上停车位空着,车也进不去。

去年9月29日,西潞街道的“好邻居协同治理品牌”办了起来。西潞街道发出倡议,要在本辖区17个社区、5个村之间打破界限,机关、商户、居民之间互帮互助,让“邻居”这一地理概念变成“好邻居”情感概念。

乘着好邻居品牌创建的“东风”,西潞园片区联合党委召集西潞大街十几家商户与居民,开了一场“好邻居议事会”,充分讲明打开停车位锁链的必要性和利害关系。最终,各商户都同意把铁锥和锁链撤掉。

如今,街边20多个车位成了“潮汐停车位”,工作时间商户停,非工作时间居民停,这条全长约800米的步行街已成为房山区有名的“好邻居示范一条街”。

“好邻居议事会”不仅打开了铁锁,也打开了商户与居民间的“心锁”。各居民不但“自扫门前雪”,谁家有困难,邻居们都会捐款捐物。每周五是“环境清洁日”,很多志愿者都会来到社区搞卫生,各商户也会出门做“门前三包”的卫生打扫,清理死角,还会将门前的共享单车摆齐。

西潞园片区联合党委书记郝爽告诉记者:“很多麻烦事儿,光靠一个主体无法完成,需要各主体协同解决问题。”“好邻居议事会”运行以来,不仅邻里关系更加亲密了,社区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也大大加强。西潞街道的5个片区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好邻居议事会”,大家坐在一起,大事小情商量着来;社区工作人员平时也会去各家各户“串门”,及时调解矛盾。如今,“好邻居议事会”已成为机关、商户、居民之间的“连心桥”。

不止西潞街道,房山区各街道都在探索创城新模式。从去年开始,房山区星城街道持续开展设立晾晒区、施划停车位、补植绿化带、装修垃圾与大件垃圾管理、垃圾分类常态化“五件小事”专项行动。公共服务更丰富了,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治理也更加精细化。

“这个垃圾您现在还不能扔,我分给您看。”在星城街道健德二里垃圾分类站,老工友志愿服务队的崔大爷经常站在这里宣传垃圾分类。崔大爷告诉记者,经过垃圾分类宣传,居民的文明意识越来越强,他们的工作量也减少了很多。

星城街道工委副书记初琦说,下一步,街道将把更多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纳入问题清单,把“五件小事”变成“5+N件小事”,让创城工作与接诉即办“同创同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