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讯(记者曹政)昨日,京津冀三地经济信息化部门共同启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深度协同津冀行”系列活动。北京市经信局介绍,该活动将搭建京津冀区域高精尖产业领域技术交流新平台,发挥北京科技和产业创新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协同解决津冀企业创新发展的难题,促进产业要素资源区域内流动和创新成果区域内转化,助力产业链强链补链和产业集群建设。

系列活动将链接在京的国家及北京市行业协会、联盟、创新平台、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行业龙头企业等单位,精准匹配专家团队,通过“点对点、一对一、面对面”的精准交流方式,分行业、分区域开展津冀企业对接活动。“我们将利用北京产业创新资源协同解决津冀企业创新发展的难题,提高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水平,推动京津冀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北京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昨日下午的首场活动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来自京津冀的60多家企业、学会、协会、产业联盟和众多产业专家走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面对面沟通,寻找合作商机,破解发展难题。像这样的活动将持续举办多场,向河北、天津不同领域的企业输出北京的专业服务,赋能产业升级。

记者获悉,三地将依托系列活动建立常态化技术交流机制,围绕协同创新和产业发展实际问题,加强跨学科、跨区域、跨产业的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推动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三地经信部门也向全国政、产、学、研各界发起倡议,邀请社会组织、行业大咖、技术领军人物参与京津冀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重大场景建设,促进京津冀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京津冀产业创新能效。

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个率先突破的领域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九年来,三地经信部门建立了常态化定期会商机制,签署并推进实施两轮合作协议;三地获批建设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协同建设了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和产业项目,总投资60亿元的衡水深州家具产业园、总投资45亿元的河北保定京车智能制造基地等重大项目加速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京津冀区域实现优化布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