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反映父亲被殴打致死后失联一事,又有新进展。

据九派新闻报道,杞县公安工作人员表示,女子并非失联,而是涉嫌违法犯罪,现在公安局,正在接受处理调查。


【资料图】

另据澎湃新闻报道,杞县警方人士回应称,其父被殴打致死案,现已移交开封法院。

表面上看,这起事件已有两个关键问题得到回应。

但是,这就够了吗?

我以为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答。

据当事女子社交账号消息,其父于1年多前在农家乐吃席时被多人殴打致死,有行凶者至今仍逍遥法外。

据了解,2021年7月13日,当地公安曾发布通报称,殴打其父的刘某艺、刘某见两人被警方抓获并刑拘。

但在当事女子的举报中还出现了第三个人:刘某彦。

也就是说,如果当事女子的举报属实,那么,地方需要回应的是,为什么有3人参与殴打,最终却只有2人被抓?

此外,该案在去年6月底事发,于近日移交地方法院,从刑拘到移交起诉,已有1年半的时间,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迟迟未起诉,地方也需要回应清楚。

还有,当地警方回应称,女子并非失联,而是涉嫌违法犯罪被带走,违的什么法,犯的什么罪,似乎也要有所交代。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管是最开始的乡政府回应,抑或是随后的地方公安回应,如此种种,都没有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有所表现,这其实是非常吃亏的。

因为,即便是报道,媒体也会通过裁剪传递出自己的立场。

可能你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媒体最终呈现的,也只有他们想呈现的三两句。

由此,地方可能在一开始就落了下乘。

说起来,有关如何回应,我其实写过不少文章。

总体来看,最为关键的莫过于判断并回应舆情关切,争取一锤定音,即便需要多次回应,也不要反复矛盾。

一如弱传播所言:如果出现负面舆论,当事人在发布声明时,首先要评估这个声明将带来多少新的链接点,其次要评估舆论会在什么方向对新链接点进行链接。

说到底,每一次回应都给原来的关注提供了新的链接点,理论上都是加大了关注。如果这些新的链接点放大关注之后,不能达到一锤定音、釜底抽薪的效果,那么,舆论当事人的回应就只有一个结果——进一步扩大对舆论的关注。

最后,希望当地能够主动回应,不要再假他人之手。

舆论阵地从来都得靠自己争取,指望着时间冲刷舆情,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将舆论高地拱手让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