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后,如何应对奥密克戎的第一波大规模冲击,是当前最为紧要的事情。具体到落实中就是:其一、要尽快建立并跑通更高效的“医联体”;其二、要迅速扭转人们对奥密克戎的认识。

就“其一”来讲,想必各地已经在着手准备了,包括在之前其实就已经有“医联体”的概念,只不过在“防控”大于“诊治”期间,“医联体”的作用没有被着重体现。


(资料图)

但是接下来就不一样了,在面对重症和危重症的转运及治疗上,“医联体”能否尽快建立并高效跑通,是决定各地能否顶住奥密克戎的第一波大规模冲击的关键所在。

至于“其二”而言,在“新十条”出台后,各路专家基于自己的专业不断在淡化病毒的毒力。有从病毒学角度解释的,有从免疫学角度说明的,然而因为“反转”的有些快,导致很多人将信将疑。

不过在这个节骨眼上,不少演员、富豪、名人、网红也没闲着,接连不断地站出来分享“新冠康复日记”。按理说,这些名流们现身说法,也算是对专家们抽象科普的必要补充,可吊诡的是,很多人非但不领情,还甩出“有钱人的经验都不是经验”的论调,当然还有更过分的,其中主要的逻辑是“名流们的医疗条件更优越,所以参考性不大”。

一定程度上,单拿“名流们的医疗条件更优越,所以参考性不大”这个逻辑来看,好像确实有点道理,起码不对应具体的情况,基于模糊性,逻辑是成立的。但是我们细究名流们所分享的“新冠康复日记”会发现,他(她)们只是基于无差别的条件进行讲述,比如大量喝白开水、多休息,还有特别的偏方。

虽然不见得符合所有人的情况,但是基于分享者的年龄、性别、状态,还是很容易推及自身的。甚至从情感的共通性上讲,比起专家们抽象的解释和说明,名流们的生活式讲述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由此再去审视“有钱人的经验都不是经验”,显然属于偏见了。甚至严格来讲,都有种葡萄酸的味道,也就是关键不是经验的问题,而是持有经验的人因为有钱导致通识经验也被不公对待。

当然在面对任何一个时代,面对任何一个事件,大众情感都难免掺杂无脑偏见。即便通常都是正义的形式、高尚的口号,但是在一年之间,五年之间,十年之间,五十年之间,人们便会开始问,“他(她)们怎能说那种话”。因为终究要显现的真相也终究会把无脑偏见“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掰扯这个问题,并非说我们在一个重要节点上不能发表异见,而是在表达异见时,不能为异而异,而是要基于常识和善意去理解别人为何那样说,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断超越天性的灰暗,从自身行为中找到共通的部分。

正如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所言:“成为文明人的标记是,怀疑自己心存的首要原则。固执者的思想如同眼睛的瞳孔,你放进越多的光,它就缩得越小。”

由此说回“有钱人的经验都不是经验”的论调,也就能理解,为何名流们分享的是经验,但很多人却只看到名流的富,并且把对富的偏见,还上升到对经验的质疑。

就此而言,不得不说,最要命的不是奥密克戎,而是很多人已经偏狭到无药可救。要知道,只有把“你们该死,我们得救”的语境扭转为“大家得救了”,所谓的“放开”才能回到真正的“放开”,而要走到这一步,如何认识病毒和疫情是一回事,如何理解周遭的他(她)者又是另一回事。

当然就名流们分享“新冠康复日记”被骂的事情来讲,有人也道出部分真相,也就是名流们不管说什么,都可能招来谩骂,主要的问题在于,经济下行和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在“钱不好挣了”的现实下,歇斯底里的情绪便会肆意泛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