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曾开着拖拉机到西藏自驾的山东(临沂市平邑县人)网红“管管”(本名孙凡宝)去世了,年仅38岁。先是“管管”的妻子发布视频称,“管管”是因为不堪黑粉网暴才轻生的。紧随其后,有媒体记者从当地派出所了解到,确实有相关警情。

根据“管管”妻子的公开讲述,她丈夫是喝农药自尽的。并且“管管”也曾多次发视频公开表示,有人恶意造谣诽谤诋毁他,他不得已“选择一条不归路”。目前“管管”老家的派出所已经在处理这件事情。

到此为止,这件事情其实还是模糊的。因为从“管管”被黑粉网暴到他最终喝农药自尽,中间是有个过程的。也正因为如此,过往在评估“网暴导致自杀”时,也是很难处理。毕竟“被骂死”、“被气死”这种因果本就不够坚实。


【资料图】

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堪网暴自杀”翻译过来应该是:长期的网暴导致被网暴者出现精神状态的失衡,从而出现厌世情绪,直到对生命绝望,最后走向轻生的悲剧结局。换句话说,被网暴者不是因为一句话、两句话就扛不住了,而是因为长期的“恶意造谣诽谤诋毁”走向精神失衡后的结果。

谈及这一点,倒不是说“黑粉”就没责任了,而是正因为如此,追究“黑粉”的责任就显得很难。因为从事理逻辑上讲,实在难以判断到底是哪句话、哪些话让被网暴者走向精神失衡的、走向轻生决定的。

这其实也解释了,为何网暴悲剧总是难以消除或是总在时刻发生,其中主要在于定性上的尺度难以落实。普遍来讲,只要被网暴者没自杀,或者“黑粉”的言论“没有触及法律法规”(对网暴者的实际利益影响不大),那么对于网暴的认定往往是轻描淡写的,并且普遍是道德性的反感,很少上升到法理性的惩治。

当然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维权的成本高,取证的难度大。我们前面就提到了,“不堪网暴自杀”是一个口语化的因果逻辑,它本身只能代表某种趋向,而非可以阐明具体的事实。所以对于“管管”的自杀来讲,要想彻底跟网暴挂钩,无论是家属,还是警方,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绝非凭借截图就可以断案了。

因为在定性“管管”自杀这件事情上,还需要根据他自杀前的精神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唯有如此,再去结合网暴者们的言论,才能从中揪出哪些是导致“管管”自杀的罪魁祸首。所以此处对于“黑粉”的理解,和我们寻常表达中的黑粉是不一样的,这里更强调“恶意造谣诽谤诋毁”,而不是简单地骂几句,阴阳怪气几句。

说到底,只有基于“恶意造谣诽谤诋毁”这个标准去办“黑粉”,才可能让“严查到底”、“绝不姑息”落实到位,否则仅就“嘴下留德”的道德声讨,是没什么意义的。也就是说真正要办“黑粉”,主要是办触及法律法规的“黑粉”,而非是言语上不够客气的黑粉,对于这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此“黑粉”非彼黑粉。

如此掰扯是想说,基于社交网络的肉身回避现实,人与人的互动难免会出现言语上的对冲,但是只要不牵涉“恶意造谣诽谤诋毁”,作为被评判者也要懂得自我化解,也就是说常在网络江湖行走的人,要有基本的“扛暴性”,否则最好远离网络江湖,哪怕是娱乐最好也谨慎一些。

因为网暴属于扩张性暴力,它涵盖了语言,而语言暴力又是排斥性的。如此之下,扩张性和排斥性就会互相助长。所以经常会有人惊叹,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儒服或西装的人,竟然在网络江湖里挥刀舞剑。

而更为诧异的是,生活中爱抬杠的人,在网络江湖里往往更容易走上“恶意造谣诽谤诋毁”的路途,也就是说,网络江湖像是个恶意滤镜,只要一个人走进去,只要不克制、不守则,很可能就会瞬间把人性之恶全部释放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并非都充满目的性,而是更多的信息堆积、情绪释放。所以回到网暴的治理上,就需要双向进行。一方面要基于“恶意造谣诽谤诋毁”这个前提办几个“黑粉”,杀一儆百;另一方面要让常在网络江湖行走的人明白,如何更好地把持自己的心力不受左右。唯有如此,治理网暴才能回到正轨上来。

所以说回“驾拖拉机进藏网红因不堪网暴自杀”一事,具体的事情要追问,基于网暴治理层面也要加强治理,比如平台该履行怎样的职责,法规该如何认定网暴,用户该如何规范上网言行,这些都需要加紧落实了。否则“管管”的悲剧,只不过是他自己的不幸,而舆论的悲叹只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