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小学生上课看“零彩礼”宣传片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网传事情发生在江西上饶玉山县,就此有媒体向玉山县教体局核实时,工作人员回应称确有此事,系由民政局牵头。原话是:“民政局牵头嘛,他们是主要的单位,如果民政局那边也要我们这边协助,那肯定会的呀。”

一定程度上,教体局工作人员这么回应,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作为地方上的兄弟单位,既然配合也打了,对外最好不予置评,否则很容易节外生枝,好心办坏事。甚至说回抵制彩礼的问题,当地民政局的初衷也是好的。


(相关资料图)

可我们要说的是,不能因为初衷是好的,就忽略具体行事的合理性。我们很清楚,教育是要从娃娃抓起的,健康是要从娃娃抓起的,但是抵制彩礼是不是也需要从娃娃抓起,这就要从长计议了。

就比如有人在看到小学生上课看“零彩礼”宣传片的视频后直言:“这话题深入小学课堂是不是早了点?婚恋在中小学阶段还叫早恋呢?”坦白讲,大多数人在看到小学生上课看“零彩礼”宣传片的视频后,应该都或多或少觉得有点早。换言之,在抵制彩礼的实践上,当地确实给人一种操之过急的感觉。

从某种意义上讲,“婚恋在中小学阶段还叫早恋呢?”的反问虽然有点抬杠的意味,却也反映出婚恋建构是社会建构的一部分,它本身更多源于社会建构的谱系,而要想打破天价彩礼的格局,就算是想在教育建构里做文章,也应该是让大学生看“零彩礼”宣传片,而不是让小学生去看。

一方面,小学生对于婚恋秩序、婚恋建构根本就没有什么概念,最多就是“谁家办喜事了”,“可以吃流水席了”这些较为仪式感的印象,而对于彩礼在婚配中的作用,基本上也都是停留在“我奶奶怎么说、我妈妈怎么说”的层面。

另一方面,当前的抵制彩礼工作只是应对当前的彩礼乱象,而对于未来的彩礼还会不会持续乱象或者一直存在,这其实并不是现在要考虑的问题。因为社会的发展是综合向前的,而且一个已知的趋势是:婚姻关系越来越单纯。

或许有人会反问,婚姻单纯怎么离婚率还居高不下呢?我们不妨这样来理解这个问题,也正是因为离婚带来的震荡和损失降低了,从而才提高了离婚率。过去国人强调“离婚耻感”,其实本质上是人们过分依赖姻亲关系的结果。

换句话说,彩礼乱象本身,还是女性依赖男性的一种现实表现,起码基于婚姻的合作属性来讲是这样的逻辑。之所以强调这个问题,是想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经济能力层面逐步看齐男性,彩礼的风俗肯定会被抛弃的。

甚至就算还会存在,更多也是风俗符号的存在,而不是谈婚论嫁的核心指标。所以对于给小学生上课看“零彩礼”宣传片这种操作,它的必要性自然就被大打折扣了。换句话说,想要扭转重彩礼的风俗认知,最关键还是要发展当地的经济,加强当地的教育,但绝不是加强宣传“零彩礼”这种操作。

因为从城乡的彩礼数目对比来看,当前还是乡镇的彩礼比较高,而对于城市来讲,普遍因为结婚成本已经够高,而且男女双方往往都受过高等教育,并且都有自己的工作。如此之下,只要双方家庭能共同解决住房问题,基本上就可以结婚了。

至于彩礼多少,基于风俗的考量,如果男方家庭经济条件好,那么也会基于当地的标准给女方准备的,但是基本上已经越来越不那么硬性了。并且这里的彩礼也都是汇入新组家庭的,娘家人不仅不会要,还可能另给女儿女婿嫁妆。

所以对于治理彩礼的问题,其实零不零彩礼不是关键问题,只要把那些天价彩礼抵制住,风俗秩序层面的问题,交给时间就行。因为对于风俗问题,但凡牵涉到社会谱系的,便意味着是客观存在的,而客观存在的问题往往是短期内无法扭转的。换言之,这事急不得。

因此说回小学生上课看“零彩礼”宣传片的问题,显然当地在抵制彩礼的实践上操之过急了。而操之过急本身除了不解决问题,还可能带来新的问题。也就是娃娃们对彩礼的认知会陷入混乱。

就比如彩礼既然不好,为何大人们会很热衷?再比如,离恋爱结婚还远,我们这么早学习,有啥用?总之,如果不能很好地顺着社会建构去理顺婚恋建构,娃娃们怎能不感到疑惑呢?再说了,大人们看到这般操作也很疑惑,毕竟这么急让人有些不能理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