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四川省教育厅回应:已注意到舆情,学校正核查。网传女博士介入导师婚姻事件正式进入舆论视野,也就是“学术妲己”事件正式破圈进入舆论场。一定程度上,“女博士介入导师婚姻”的说法真要是论理,应该属于事件的上篇,而“学术妲己”的说法虽然很不正式,但是除了形象地把女博士和导师的暧昧关系交代清楚,还意指存在学术上的“勾兑关系”。

不过有必要说明的是,这件事情之所以会从学术圈走向舆论场,主要在于“学术姜子牙”那段精彩的答辩点评。虽然全程没有戳破女博士和导师的关系,但是从相关话题下的风向来看,围观的圈内人好像都知道咋回事。


(资料图片)

因为就舆情来看,对于这件事情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女博士介入导师婚姻(也有说导师婚内出轨的,总之说法不同,但是意思差不多),以导师最后净身出户结束(导师和女博士未来打算正式在一起);其二、导师在教学工作方面严重偏袒女博士:包括手把手带着发论文、组内课题严重倾斜给女博士、找工作还带着女博士。

坦率地讲,“其一”虽然不符合大众期待,但是只要没违反学校规定、没打破法律禁忌,貌似还能在各自的位置上待住。毕竟不管是“女博士介入导师婚姻”,还是“导师婚内出轨女博士”,这都是道德叙事,回到具体的情感婚姻纠葛上,这也可以看成是情感变故。并且因为叙事主体或叙事指向主体不同,也会有不同的道德指向。

由此来看,真正挑起舆情、引爆舆论的应该是“其二”中的细节。就事论事地说,在不违背规定、不影响他(她)人、不破坏学术秩序的情况下,基于男女关系导师是可以对女博士进行学术上的帮扶的。

但是舆情中提到的“几宗罪”,除了“找工作还带着女博士”可以勉强说得过去,“手把手带着发论文”和“组内课题严重倾斜给女博士”显然属于破坏正常学术秩序的操作。因为帮扶已经完全建立在破坏学术秩序的基础上了。

正如不少人强调:“导师和女博士怎么搞我不关心,我只关心背后有没有破坏学术秩序。”所以这件事情就算还在“核查”中,那么最终指向也明确了,就是关于“其二”的舆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可即便如此,有人还是发起“知识可性传播”的戏谑性追问。

然而真要追问“其二”的真假,好像就跟四川大学、四川省教育厅关系不大了。因为舆情的挑起正是在导师带着女博士一起去四川大学工作之际。从事理上讲,四川大学顶多算得上舆情的接盘侠,而真正需要直面这起舆情的是导师和女博士的前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到此为止,其实事情基本上就明晰了。不管舆情真假,从叙事主体来看,应该都是导师和女博士在前单位的同事和学生在爆料。所以这也增加了几分舆情的真实性,起码不管细节有多少是真的,脉络上导师和女博士肯定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但是这也要等到所涉学校回应后才能知道是非曲直。只是从过往的高校绯闻来看,既然舆情已经破圈到走向舆论场的地步,那么意味着“核查”只是程序,当事人及高校如何收场才是接下来的重头戏。

另外说回“学术妲己”和“学术纣王”,因为导师是具体关系的强势方,在具体关系中有强大的结构性决定权,所以在具体处理“学术纣王”对于学术秩序的破坏性时,自然要比围猎“学术妲己”时更重一些才好。

也就是说,治理学术秩序上的问题,还是要“在学言学、在术言术”,也就是导师的婚姻情感问题再复杂,只要没破坏学术秩序,就不算“学术纣王”。换句话说,“学术纣王”主要还是学术上存在问题,至于作风上,如何乱搞个人关系,只要当事三方(导师、女博士、导师原配)觉得没问题,其他(她)人顶多也就吃个瓜。而想要借此治理学术秩序上的问题,显然抓手找错了。但即便如此,这么搞好像也有一定道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