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男子报案,“男子吃早餐被女生突然强吻”一事正式进入舆论视野。这一幕发生在厦门,根据男子描述,当时他正在面对着早餐店墙壁吃早餐,一名短发女子径直走到他跟前,一手搭在他肩上,迅速在他侧面亲吻了一下,立即转身离开,他转过身,愣在了原地。

原本男子以为这是同事搭他的肩膀,因为很多同事都会在这个早餐店吃早餐。可转头一看,才发现自己并不认识突然强吻他的短发女子。于是,他便报了警。对此,记者向警方核实了解,男子确实报了案,目前已经介入调查。

之所以强调这些,是想进一步确认事情的真实性。因为就过往的舆论教训来讲,舆论层面过早地下结论容易被打脸。不过依托以上信息和监控视频,基本上可排除策划和编排的可能性。因为拿报警和监控“开玩笑”,完全是“自寻死路”。


【资料图】

因此,接下来的重点其实也很明晰了。一方面要搞清楚短发女子为何要那么做?也就是动机是什么?另一方面在搞清楚短发女子的动机后,该如何处理她?要知道,在公共场合对陌生人进行强吻,短发女子的行为有猥亵的倾向。

但具体该怎么认定猥亵情节,还要根据警方调查后,搞清楚短发女子突然强吻的动机,才能进一步严谨定性。换言之,猥亵是不论性别指向的,即便多数案件是男性对女性的猥亵。但不代表女性对男性猥亵就不是个事儿。

可吊诡的是,在相关报道和相关话题下,竟然有人强调“这是好事”,并且更让人惊诧的是,持这种观点的人男女都有。男的观点支撑是:这是艳遇,兄弟你真是不解风情!女的观点支撑是:要是美女,大哥你还报警吗?

一定程度上,这两种观点肯定是带有戏谑成分的,但是戏谑归戏谑,背后的潜台词还是离不开猥亵的思维定式——男性对女性的侵犯,而不是无差别的性别指向。甚至再往深理解,还是源于女性天然受害者身份这个前提造成的。

换句话说,牵涉性侵犯,永远是男性对女性是侵犯指向,女性对男性是享受指向,也就是正说反说,男性永远是感受主体,女性永远是感受客体。如此强调,并非说我们必须立马就要实现绝对意义上的两性平权,而是在面对特别的两性纠纷案件时,我们有必要正视这个现实。

由此再去看待“这是好事”的论调,只想说不论男女都是坏种。因为但凡是个人,在看待两性纠葛时,最先应该看到的是受害者的基本人格尊严是否受到侵犯,而后才是受害者的性别,加害者的性别。

也就是说,在面对“男子吃早餐被女生突然强吻”这一幕时,最先应该看到的是男子被冒犯了,侵害了,而不是因为冒犯者、侵犯者是女性,就觉得男子的受害程度“瞬间无关紧要了”,甚至还认为男子“得了好处”。

当然,想检验强调“这是好事”的男女们是不是真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看他(她)或者他(她)的家人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他(她)是个什么态度。如果他(她)突然沉默了,那么就是典型的坏种,如果还是强调“这是好事”,就是我们惯常强调的“非蠢即坏”或“又蠢又坏”。

另外,从行为的正常和不正常来看,短发女子的行为如果不是故意的,那么很可能又是个“病人”。这样讲,并不是提前为短发女子开脱,而是舆论层面在关注特别案件时,即便是基于感性情绪介入的,但回到是非评判上,理性永远是舆论之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