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以及工业信息化、工业技术的进步,外加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AR/VR等技术与制造业的广泛结合,推进数字技术、边缘计算、数字孪生、区块链等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发展。我国初步构建了工业互联网的生态系统,建设了一批跨区域、跨领域的平台,开展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基本实现了技术创新和应用融合,在机械、电子、冶金、石化、服装、能源、纺织、轻工等多个领域已经开始有序地落地应用,取得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已接近万亿元级别。

工业互联网发展展望

(1)设备物互联生态体系逐渐形成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各类普适性的工业即插即用智能模块将大量出现,设备自组网将成为主流,各类工业软件、工业APP和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将越来越普遍,工业软件将从目前的中低端向高质量方向发展,软件设计者、软件开发者、运营者、各类中小企业用户之间的互动与资源共享将更加深入。

(2)网络基础设施更完善

随着5G、IPv6的大规模应用,5G基站将逐步覆盖到工厂内网与工厂外网,网络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备,5G与工业互联网将不断融合,网络通信、信息互联、数据运算等能力将得到不断提升,基于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的研发体系与创新基础将逐步建立,新的应用场景、业务形态、商业模式将逐步出现。

(3)平台治理体系将更加健全

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工业数据产权确认、交易、保护、治理及跨境流动的相关政策法规将逐步制定,数据管理规则和应用评估机制将形成,平台互联互通互操作、安全可信服务、质量保障评价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将逐步完善,平台许可准入、新型网间互联设备入网许可等监管措施将可能逐步出台和落实,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向精准、系统、有效的方向发展。

(4)安全防护能力更强

随着以大数据态势感知等为代表的新型网络安全防护平台的实施及可信计算、密码防护等技术的应用,工业设备安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网络通信安全、大数据安全等防护能力的不断提高,工业互联网的"打防管控"一体化逐渐形成,主动防御、动态防御、综合防御体系更加完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