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来得正是时候。

义务教育阶段的唯分数论和唯学历论,让学校、家长和孩子都裹挟进功利教育的洪流中,也直接催生了培训机构的加入,这既是资本敏感的逐利本能所致,也是存在即合理的市场理性。

源头观之,这是一个宏大命题——需要改变唯分数论和唯学历论。改变不是颠覆,而是通过政策调整、制度规范和市场监管的方式,让义务教育阶段打好育人基础、注入创新基因,不至于让家长和孩子那么累。正因为如此,“意见”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意见”的首要意义是实事求是,即核心是“双减”,不仅学校要给学生减负,校外培训机构更要减负。校内而言,要求减压作业总量和时长,同时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课后服务水平。校内“加减法”一改学校片面减负(如下午三点半放学后必须回家)导致的“校内减负校外补”,将校内减负落到实处。

校外减负,才是“意见”重点。

一是让资本主导的校外培训机构非盈利化,禁止资本化运营,堵住资本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的途径。这意味着,约4000亿元规模的校外培训行业,将迎来严格准入的新时期。已备案机构需要重新进行审批。靠学科辅导来赚取市场利润的各路资本(包括外资)很难抢食校外辅导这块大蛋糕了。“意见”一出,资本市场迅速作出反应。新东方教育科技大跌41%,新东方在线跌幅超过28%,好未来跌幅超过70%。

二是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这在市场需求端断了校外培训机构的后路。

“意见”只是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但其校内校外“双减”的补短堵漏作用十分彰显。尤其是“意见”不惜让数千亿元规模的校外培训机构在资本市场“大出血”,更显中央对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决心,这是动真格了。加上去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形成崇尚技能、淡化学历的社会氛围,皆为“双减”提供了助力。

“意见”强调“双减”是为了真正为学生减负,回归义务教育阶段的本质,而非为了“乌托邦式”的所谓“快乐学习”。现实是,学习本来就不轻松,人才教育靠快乐也难以实现。这个辩证法必须要搞清楚,莫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张敬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