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睡病是一种慢性睡眠障碍,这是一种患病人数极少的罕见病。目前在我国患者组织“觉主家”明确登记姓名的患者仅有1600人,在我国十几个睡眠中心登记的病例加起来不足6000人。

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主要发生于15~30岁,高峰年龄为8~12岁,男女均可患病。也就是说,这种病会对正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少年儿童造成深远影响,这也是国内诸多相关专家、公益组织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国内著名的发作性睡病患者互助组织“觉主家”创办者暴敏冬女士曾表示:“教育患者家长认识、正视发作性睡病,甚至重要于教育患者自身。”这是由于青少年不完全具备独立判断、独立选择的能力与权利,对于疾病的认识、治疗都依赖于家长,只有家长首先科学认识到这种疾病,对孩子情况早期发现、及时就诊,才有可能早期确诊治疗,及时控制发作性睡病,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轨迹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因此,引导患者家长有正确的对抗疾病的观念非常重要。本文将结合国内知名专家分享的案例与建议,共同探讨应对发作性睡病的家长应具备的科学观念。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睡眠专科主任詹淑琴:家长是孩子的主心骨,要综合学校、医生建议,尊重孩子的意见

在第二届发作性睡病专家论坛上,詹淑琴教授介绍过这样一个患者故事,这是一位北京的患者,在初三升高中的时候,他开始出现发作性睡病的症状,由于所在学校压力较大,老师建议该患者休学,家长无奈于患者的病情,结合老师建议,计划让患者休学,但遭到患者的坚决反对。

后家长与患者来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找到詹淑琴教授,通过检测,确诊为发作性睡病。詹淑琴教授根据患者情况综合分析之后,认为该患者不必要休学,通过干预,可以恢复学习能力。

于是,在医生、家长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继续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最好的重点中学,这令詹淑琴教授感到非常欣慰。

通过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家长是青少年患者的主心骨,应当结合学校与医生的综合建议,尊重患者自身的意见,作出审慎决定,切勿在患者成长的关键时期作出盲目的选择,耽误了孩子的宝贵的学习时间与机会,造成终生遗憾。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执行主任张力三:家长的坚持能改变患者一生的命运

张力三主任也讲过这样一则类似的病例,来自于浙江温州的一位初中女生,本来品学兼优,但是由于发作性睡病的原因,导致成绩下降、肥胖,这使她自己一度产生了退学的想法,想要同家里一同做生意。但是家长并不甘心,坚持要先治病再决定,于是他们辗转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找到张力三主任,通过检测,确诊为发作性睡病,由于早期发现,通过药物治疗与日常睡眠习惯的培养,这位患者的生活与学习逐步回到正轨。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就此退学,女孩的人生道路将走向截然不同的境况。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得益于家长坚定的信念。

对处于成长关键期的青少年发作性睡病患者,家长、医生、学校应共同关注他们的成长。张力三主任介绍,每当有青少年患者确诊发作性睡病,他都会在病历上建议学校为学生创造小睡的条件,帮助学生精力充沛地回归课堂与学习。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睡眠中心博士付聪:家长要根据少年儿童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发作性睡病的专用药,很多家长对药物治疗采取保守态度,担心用药带来的风险。面对发作性睡病,家长承受着不亚于患者的压力与痛苦,因此,可以理解家长对治疗方式的担忧,但仍要相信,现代医学科学是控制发作性睡病的最好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睡眠中心的付聪博士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家长要权衡患者的综合情况选择治疗方式,医生会向家长全面介绍各种治疗方式、药物的好处与弊端,家长应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使用药物、使用药物的量。如儿童在情绪激动时可能会发生猝倒现象,家长应该咨询患者,这种现象是否影响了社交、学习,观察能否使用非药物手段控制,综合这些实际情况,与医生沟通,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887f482c44b3c4baf595582a2dfcb4d

子昂健康声明:本文作为医疗科普文章,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202111111823410A9p

参考资料

第二届发作性睡病专家论坛-确诊和积极治疗对发作性睡病患者的意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