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即将进入全面老龄化的今天,现代家庭“421”代际结构、“996”工作节奏,是横亘在家庭面前的照护难题。对于老人而言,相比身体健康,生命尊严同样不可或缺,即使被照顾,依然渴望拥有独立的精神和人格。尊重老人,解决老人赡养问题,已成为许多家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今天我们走进医养社区,实地探访养老护理现状。

案例一、要求陪伴,存在感极强的老人

李大妈是一位身体健朗,行动快捷的老人,但是她最让护理人员头疼的是无时无刻都要求有人陪伴,对于她的倾诉或要求,必须立刻有人倾听和反馈,丝毫的个人独处时间都不能忍受,如果稍微对她的诉求不能满足的话,她会立刻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中,认为自己不被爱被遗弃。其实每个人都有自我存在感,但往往进入老年后,一些老人的依赖心理就会愈发强烈,李大妈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位。

案例二、要求完美,喜欢“找茬”的老人

96岁的王阿姨是一位特别喜欢“找茬”的老人。比如,平时的衣物清理,她坚决不能接受洗衣房机洗,必须由护理人员手洗,如果发现护理人员带着橡胶手套清洗,她也会大发雷霆,要求重洗。像王阿姨这样,对生活细节非常在意,认为护理就应该是有求必应,甚至常有不合理要求的老人,护理人员往往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

案例三、脾气倔强、性格固执的老人

何阿姨患有糖尿病。有一天,她想念儿子,要求护理员给儿子打电话。可当时正值打饭时间,护理员说,“我先给老人们开晚饭,回来立即打。”这让何阿姨极为不悦,拒绝用餐,5点钟就躺到床上休息,再为她打电话已经晚矣。但就在晚餐前,护士为何阿姨注射了姨岛素,如不及时用餐,何阿姨很可能因低血糖休克。意识到这点,服务人员一个挨一个进房间赔礼道歉,但何阿姨始终不予理睬。难哄的老人常常比较任性,人老去就会越来越孩子气,对于护理人员来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关爱。

解决办法

其实以上列举的老人是养老社区比较常见的老人护理难题,相比久病卧床的老人,具备独立思想性格的老人是更难以护理的,因为他们往往敏感,鲜活,会在护理过程中与护理人员产生更多摩擦,有的甚至会伤害到护理人员的情感,对此,大家的家医养社区护理团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解决办法。

1. 加强护理人员认识、提高整体护理团队素质

护理员从正式为老人提供服务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对于养老院或者居家养老组织而言,除非老人触犯以下原则:

危害养老院消防等公共安全;

长期私占公共资源,对他人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私下行贿受贿,对养老院廉政建设造成恶劣影响;

发生人身伤害或触犯相关法律法规……

否则,老人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应该被理解和被包容的。

面对各式各样的老人,其实总有解决办法:

2. 平时打好关系基础

平时要和老人多互动,建立亲密关系,老人会给熟悉或喜欢的人“面子”,事情就较容易解决。比如在大家的家社区,从护理团队到服务人员,甚至年轻的养老体验官们,平时都会被要求尽量“浸泡”在社区,有事没事都能跟老人打上照面,跟着老人一起练练拳,做做操,让老人有一种社区的每个人都是家人和朋友的感觉。

3. 专业的心理疗愈

大家的家是国内配备最专业艺术治疗团队的社区,团队人员均具备专业的心理学术背景,或者做过多年心理咨询师。通过音乐、舞动、绘画、书法等艺术的心理疗愈方式,可以帮助老人尽快打开自己,变得更通畅,其实往往“难缠”的老人,都是在心理上一些“过节”的,专业的疏通不仅能够让护理人员同老人的沟通更加通畅,也能够帮助老人建立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

4. 取得家属的信任与支持

家人往往是老人最大的“软肋”,刚入住的老人常会出现害怕被子女遗弃,想得到子女的加倍重视,对未来生活充满不安的情绪。养老机构应该尽量让家属和老人多沟通,通过多方努力帮助老人消除恐惧。比如大家的家在疫情期间举办的亲情线上见面会,即使疫情阻断了见面,但当护理人员接通视频,老人们熟悉的脸孔出现在大屏幕的时候,很多老人激动的留下了眼泪。对于老人来说,运用电子设备同家人建联是不容易的,这一点,在数字化普遍的今天,养老社区应该与时俱进,发散思维,运用多方式多手段多维度让老人同亲人们“见面”。

5. 让理解成为彼此沟通的桥梁

生活在养老社区的老人,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情感,甚至更加细腻而脆弱。有时,他们想得到更多的“关注”,有时是因为心灵上的“孤独”。护理员要深入老人的世界,这样才能真切感受他们的内心,才能理解他们的“挑剔”、“刻薄”甚至“难缠”,是那么的“脆弱”与“无奈”。老人原本就年老多病,除了绝食等做法之外,他们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表示“抗议”,让大家足够重视呢?这是年轻人很难体会到的。只有在深刻地理解了老人行为的源头后,才能对症下药,让护理服务更温暖。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