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1月31日,2023年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明确了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辉,市政府副市长但彦铮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提出,按照重庆市委“把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的决策部署,2023年,全市文化和旅游行业要对照“一号工程”,按照“1+10+N”的思路,抓好任务落实,做到全市域融入、全方位推进,加速建设“承千年文脉、铸人文精神、树时代新风、强创新品质”的文化强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据了解,“1+10+N”思路中,“1”是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程作为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总抓手总牵引,“10”是实施10项行动计划,“N”是逐项细化任务清单。

10项行动计划具体内容为,一是实施培育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行动计划。按照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的建设定位,印发实施《重庆市贯彻落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进一步做靓都市旅游名片,加快都市旅游设施建设,建设旅游休闲街区;加强高品质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建设;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推进绿色旅游、温泉旅游、体育旅游等发展,提升实景演艺项目品质等。二是实施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乡村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的力度,深入开展文化服务进乡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建设一批乡村休闲旅游景点,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线路等。三是实施智慧文旅建设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数字文化、智慧旅游发展,推动完善文化旅游数据发布机制,提高文化旅游数据资源共享应用水平;积极推进成渝两地文化旅游政务数据共享;推进文献数字化、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等。四是实施文化艺术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讲好巴蜀故事。深入挖掘巴蜀文化内涵,弘扬巴蜀文化时代价值,开展文化传播交流,加强文艺人才互动。强化文艺精品创作,创作一批反映巴蜀地区历史风貌和当代实践的优秀作品。五是实施公共服务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川渝阅读“一卡通”工程,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建设。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开展流动博物馆活动,推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六是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行动计划。重点实施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三峡文物保护利用、石窟寺保护利用三大工程和长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启动建设红军长征纪念馆,实施两江四岸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重点文物保护项目。七是实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统筹推动一批文化旅游重大项目;实施文化旅游创新改革;推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强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等,2023年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力争增长10%以上。八是实施文化交流与宣传推广行动计划。共同打造川渝一体化宣传推广平台,联合拓展境内外文化旅游市场。深度融入文化和旅游部“部省合作”“欢乐春节”“美好中国(华)”等机制平台,充分发挥巴蜀文化旅游推广联盟作用,深化实施巴蜀“百媒推广行动”,启动开展“百万职工游巴蜀”活动。九是实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行动计划。加强巴蜀地区媒体平台的相互链接和信息互动,形成宣传推广合力。加强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制播,精心打造“成渝双城记”内容专区,提升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国际认可度、知名度、美誉度。十是实施文化旅游保障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争取设立“国家文化和旅游创新改革试验区”,推动川渝两地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共建,筹划办好中国武陵文旅峰会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