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门头沟区清水镇黄安坨村的百花山社是该区域海拔最高的民宿之一。当该民宿主理人刘岚向中国旅游报记者讲述与暴雨“争分夺秒”这十天,画面感依然很强。失联、复联、进山、自救……这十天看似不长,却是刘岚和同事、村民用好多个难以入眠的长夜组成的。

争分夺秒:让信息更畅通


(资料图片)

时间被拉回到7月31日,刚从西藏回北京的刘岚还没来得及回村。“前一天,管家送走最后一拨客人后就关店了,民宿只留下两个值班同事。7月31日是雨最大的一天,9时左右,值班同事冒雨巡查民宿各院情况,还拍了视频给我,能看出员工宿舍门前的水流已经不小。9时30分,我从其他渠道获知宿舍所在区域泥石流严重,有可能出现塌方,于是马上通知员工尽快转移至民宿客房住下。”

与此同时,刘岚联系了民宿房东,让她告知山上村民,凡是住房有危险的都可以到民宿避难,因为房子是新盖的,防灾系数较高。“民宿储备了食物和水,有卡式炉和木炭,是能够保障基本生活的。”

“10时10分,我还在跟同事通电话,当时村里已经断电了,村口有大约10厘米的积水。但同事表示大家很安全,他们正在往客房搬。原本想等同事安顿好后商量怎么配合村子救援,但这通电话挂断后,村子的通信便彻底断掉了。”焦急之下,刘岚试图从新闻报道里了解更多消息,这时她得知门头沟城区已经被淹了。

“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乱。”刘岚很快冷静下来。除了担心山上的情况外,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要给滞留在山上的员工的家属一个交代,不然家人该多揪心。于是,刘岚和留在城里的同事试图与家属们联系,但因大部分联系方式不在手边,只联系上了两个。怎样才能联系上他们?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8月1日在民宿微信公众号发布了“百花山社员工家属请放心,您的家人虽然失联但很安全”的公告。

公告发布后,刘岚陆续接到20个咨询电话,除了家属,还有本村和外村的村民。他们在城里打工,但老人孩子都在山上,他们迫切想了解山上的险情。一位在顺义工作的宝妈焦急地说:“我的孩子和父母都联系不上了,如果他们出事了,我可怎么办啊!”对于至亲安危的担忧可想而知。

于是,刘岚不厌其烦地把已知情况和信息与大家分享。这时候她和同事意识到,大家需要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随时了解情况,于是,他们便建立了一个灾情信息互助群。

前期信息的收集非常困难,基本就靠从其他微信群里获取、跟在蓝天救援队工作的朋友了解、向家在河北省的同事打听……就这样,刘岚想出各种办法,每天拼拼凑凑将收集来的信息分享给大伙儿,让他们安心。

“哪怕徒步,我也想进山看看同事和村民怎么样了。”那是那几天刘岚最想做的事。然而,她的这一想法很快被身边的朋友拦住了,因为进山有极大困难,如果以徒步的方式至少要三四天才能到达,山上到处都有塌方。“你要是出事了,不是更麻烦?”朋友的这一句反问,让刘岚暂时留在原地。

就在大家都发愁怎么跟村里取得联系时,刘岚在8月2日9时接到两个徒步下山的同事打来的卫星电话。“我们遇到解放军了,他们正背着设备往山上跑。”刘岚听到这句话,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下了。曾经参过军的同事这次下山是有备而来,他把所有村民在外的家属的联系方式都带上了,为的就是报平安。可是他们跟刘岚只有1分钟的通话时间,部队的同志就要赶往前方救援。“平安,我们都平安,有吃的,因为山高,大家的房屋受损也不严重。”短短几句话,对于刘岚来说已经足够多了。

随后,刘岚便迅速在微信群里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黄安坨村所有村民都安全。”8月2日的早晨,整个微信群“欢欣鼓舞”,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

运送物资上山 受访者 供图

开车进山:守护已成为习惯

8月5日清晨,刘岚开着她的越野车进山了。听说民宿所在的清水镇的部分村民出现腹泻、镇里急需消毒片,看到群里乡亲担心老人的常用药没了、孩子的日用品不够的时候,她和同事再也坐不住了。“我们民宿还有两名大学生,是来实习的,孩子的家长很担心,这次我们把物资送上去,再把孩子接下来。”

当时北京的消毒片早就没有了,刘岚一大早就设法在线从河北廊坊买到一箱消毒片,并委托货拉拉师傅把这箱货拉到北京。刘岚的心非常细,她带的物资中,除了食物和矿泉水外,还有女性卫生用品、老人常用的降压药、孩子的尿不湿,她甚至备上了氧气瓶。“万一有心脏不舒服的,还能缓解一下。这些物资的准备,民宿投资方中建文旅和九三学社等都参与了进来。”刘岚知道进山的路不好走,临行前特意询问了地质专家需要注意的事项,为的就是把这批物资安全送到村民手里。

这条原本2.5小时车程的山路,刘岚这次整整走了6小时。为了避开损毁的路段,刘岚绕道河北界。“河北界的那段山路情况还好,但是一到小龙门的北京检查站情况瞬间就变了,许多路桥都断了,碎石、树木、建筑垃圾几乎把河道都填满了。到了清水镇,以前经常取快递的蜂鸟驿站已经找不到,清水最大的超市也被大水冲毁了,一家知名的饭店几乎‘悬空’,下面的土都没了。”

刘岚坦言,看到这些曾经熟悉的场景变得完全不一样的时候,她有了跟看新闻不一样的感受。但是她来不及难过,半道把部分物资交给清水镇有关部门后,又继续赶路,因为民宿的工作人员和村民还在山上等着。

17时50分左右,刘岚终于回到她日夜牵挂的黄安坨村。当时整个村子特别安静,把带来的物资从车上卸下来,刘岚就直接来到村书记家,没想到村民们都在。原来是镇政府给村里发了一台卫星电话,大家正在排队报平安。这时,刘岚打趣老书记道:“您自己家就守着卫星电话,怎么不给儿子报声平安啊?”村书记一拍脑门说:“哎呀,这两天光惦记村子了,给忙忘了。”

走在路上刘岚才发现,黄安坨村因下了三天三夜的雨,脚下的路踩上去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这也是让老书记非常揪心的地方。这几天他总在想:“等灾情过去了,接下来村民的生活怎么安置?”对此,刘岚感同身受。

她在黄安坨村做了3年民宿,早就已经把村子当成自己的家,把“我”变成了“我们”。“民宿的员工有村民,这些员工的家属也是村民,民宿和村子是共生的。尽管一开始磨合阶段,矛盾是难免的,但经历了疫情的冲击,经历了一起上山找迷路的客人,经历了这场暴雨,积累下来的都是情感。现在一有事,我下意识地就会想,村民们怎么样了?就像是爱护家人的本能反应。”刘岚说。

百花山社的工作人员当起了志愿者 受访者 供图

灾后重建:携手渡过难关

7月初,第一次见刘岚时,身高1.70米的她穿着一身工装,站在百花山社门口,连招呼都打得干脆利落。当时,记者听到身旁的客人小声地说:“这家民宿的女主人有些不同。”后来聊天才知道,因为刘岚性格直爽,做事雷厉风行,百花山社的员工都叫她“大女人”。就是这样一个把所有情绪的波澜都藏在平静语调后面的“大女人”,在面对记者关于“暴雨后民宿大约什么时候可以恢复”的问题时,还是停顿了一下。

“大约需要3个月。”很快,刘岚的语调恢复了平静。她说:“我们刚跟客人沟通,把原本计划9月20日在我们这儿举办的婚宴取消了。因为百花山社海拔较高,109国道是来这里的必经之路,现在这条路的损毁程度超乎想象,就算恢复通车了,还有乡道、村道需要修复,还有路两旁被冲毁的建筑需要修复,垃圾和滚石也需要清理,这些都需要时间。而且路通了,才能正常通电、通网,民宿才能重新运营。”

村民们忙着清理淤泥 受访者 供图

从文旅行业从业者的角度,刘岚心里很清楚,“恢复”谈何容易。“尽管在此次的自然灾害中,大部分民宿的受损情况相对不是特别糟糕,但是很多景区却遭到了严重损毁,特别是那些建在水边的景区,即便把高达3米的淤泥清走了,大部分基础设施也不能用了,一些人造景观也变形了,需要重新再论证再投资再建设。可是,如果在短时间内没有了这些景区可以游玩,只是让市民游客单来住民宿,那吸引力会大大下降,而且,不少民宿本身就是这些景区的周边配套设施。”

今年,在跨省出游需求高企的情况下,京郊民宿的预订量本来就不如往年。原本刘岚给大伙儿定的目标是“今年先活下来,明天等附近的高速公路通了、市场恢复常态了,咱们再好好干一场”。如今,眼看黄金的8月就要错过了,民宿恢复运营后可能就直接进入淡季了,刘岚的心揪成一团。

可是,对于眼前的这份难,刘岚没有过多的感情渲染,只是坦诚地把问题一样一样摆出来,然后带领大家寻找解决方案。

在对百花山社的情况有了全面了解后,刘岚组织员工开了一次碰头会。“我们可以开发一些文创产品”“再把咱民宿1000多人的粉丝群在线上运营起来”“也可以开抖音直播卖卖货”“之前有很多想法都没有时间实现,这下子可以好好琢磨琢磨了”……几个人七嘴八舌,接下来的工作思路也逐渐有了眉目。

可是,民宿暂时运营不了,刘岚还是担心16位员工的生计,她也在努力帮他们找临时落脚点。“等到民宿可以投入运营的时候,我就把这拨人再喊回来。没准我们现在的一些尝试,还能把淡季的困难给解决了。”刘岚计划着。

“民宿嘛,本来投资回报率就不高,更多的是承载了文旅人的情怀,相信我们会带着这份情怀渡过这次难关。”从“大女人”嘴里说出这句话并不煽情,却不知为何还是会让听者感到触动,也许动人的正是这位门头沟民宿人的这份坚强和执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