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下午,4辆载着抗疫物资的车辆来到疫情防控点慰问执勤民警辅警。“就想在疫情来袭的时候做点啥,公安民警辅警在一线,我们在后方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尽一点绵薄之力。”宁波净·设计联盟徐东、胡涛、陈宁、毛立峰等人说。

12月7日2时,新冠疫情突然袭来,宁波市启动I级应急响应,宁波市公安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按照“细致、精致、极致”要求,以最快速度、最严措施、最硬担当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要求,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全力构筑疫情防控最严密安全防线。

据悉,宁波市启动I级应急响应后,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交警局、警保部等单位的党组织纷纷提交请战书。全市公安机关1500余名党员干部响应号召,火线驰援镇海一线,并且成立21个临时党支部和13个党小组,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党旗在战疫前线高高飘扬。

封控卡口,红旗飘扬。

快速反应高效运转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宁波市公安局抓实战时党建模式,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各方面、全过程。

据宁波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防控战打响以来,市公安局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抽调专门警力作为工作专班驻扎镇海,24小时运转,落实每日会商、研判和报告制度。同时,通过建立临时党支部和党员志愿服务队等方式,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转化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工作优势。

“防控工作中,宁波市公安局全面启动战时表彰奖励工作机制。”宁波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锋党组织和党员进行通报表彰,进一步鼓舞士气、激励斗志。把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作为发展其入党的重要依据,积极向组织推荐,目前已收到入党申请书10余份。

解封了,镇海居民这样感谢公安民警的付出。

闻令而动,向“疫”而行

市公安局在前线设立战时“党员先锋岗”,组建“红海党员突击队”,驰援一线的全体党员民警、辅警直面风险,迎难而上,站在最前列、冲在第一线,在镇海23个城市道路路口、4个高速道路路口、3个高架匝道设置封控隔离带,落实路面封闭管理各项措施。疫情发生以来,确诊病例全部集中在镇海区蛟川街道封控区内,没有扩散,没有外溢。

“我是党员,又是做社区工作的,和老百姓打交道,我熟悉。”今年58岁的张科,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疫情来袭的那一刻,他选择坚守,选择一线,在镇海和江北交接的防疫点,他一站就是32小时。

除了望春派出所张科外,协调封控临江小区而忙到几近晕倒的干岳平,搭建核酸检测临时采集点担当“守门人”的黄孝峰,才结束派出所24小时值班就奔赴一线的茅凌云,一直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胡国裕……这5名老将因工作突出,被同事们戏称为“五虎上将”。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这些“60后”老党员、老民(辅)警深入疫情防控前线,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同时为年轻党员、民(辅)警树立了好榜样,起到了先锋引领作用。

特警李金龙硬核打拳取暖。

我是党员我先上

“老朱,又来送‘快递’了啊……”如同往常一样,镇海蛟川派出所辅警朱海伦和同事骑着摩托车,来到临江小区各个防疫点,完成各种急用防疫物资的配送任务。与此同时,与他混熟的抗疫人开起了他的玩笑,感谢他帮忙配送。

从镇海疫情发生至今,作为辅警队长的朱海伦就每日往返于一线的各防疫点,将执勤民警、辅警以及其他防疫人员最需要的防疫物资“派送”到他们手上,为一线的执勤人员做好充足的后勤保障。

最忙的时候晚上只能睡2个小时,而且这样的日子是常态……提起连日来的舟车劳顿,这名56岁的老辅警这样说道:“我从事辅警工作已整整20个年头了,又是一名有着24年党龄的老党员,在这个关键时刻,共产党员就是要扛起这份责任。”

疫情发生后,镇海蛟川派出所36名民警、240名辅警便全员到岗到位,连夜赶赴一线进行封控工作。其中5名平均年龄超58岁的老民警也和其他人一样,驻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甚至有人摔伤了都不肯撤下来。

12月19日15时起,全市应急响应从I级调整为II级,解除镇海区除蛟川街道封控区和管控区外的临时封闭管理。“14个昼和夜,宁波公安用忠诚书写担当,用拼搏交出答卷。但解封不等于解防,战斗还在继续,我们依然坚守。”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

宁波晚报记者 张贻富 通讯员 徐超/文 通讯员供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