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网编前语

记者林旻是位土生土长的北仑姑娘,2022年1月1日,疫情悄无声息地到来,而她,在新年第一天选择“逆行”回家……今天,北仑迎来了解封之日,她将过去七天里发生的点点滴滴汇集成文,以一位媒体人的视角,记录了这场特殊的“战役”。

以下是她的“北仑新年七日记”全文一一

01

12月31日下午,我从北仑出发,去东部新城的朋友家跨年,吃饭喝酒撸猫逗狗听五月天,打算元旦第一天睡到自然醒。就是因为太自然了,10点被闹钟叫醒看到上百条微信问我在哪?以及那条《关于宁波市北仑区1例新冠核酸检测阳性结果的通报》。

1月1日早上的“新年礼物”

“北仑人变成臭猪头了。”我妈如是说。(宁波话朗读)

首个确诊病例在申洲。作为中国第一大针织服装出口企业,每个人的衣柜里必然有一件申洲公司生产的衣服。

谁没有几个在申洲工作的亲戚朋友就不配做北仑土著。

父母家在北仑,如果封城就进不去了,在被好几个滴滴、出租车拒绝之后,我终于等到了单位的“召集令”。

好朋友在微信上逗我:怎么,想做逆行的英雄啊?

没有逆行,只有回家。

02

1月1日下午3:23,在北仑高速口下,空无一车。

下北仑的那一刻,从来没有那么静

和同事直接到了北仑区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采访。过道里遇见一些老师和长辈。

晚上8点,第一次疫情新闻发布会开始前,和老朋友在现场合了张影。2020年1月22日傍晚,我们一起下班回家,在地铁站也合过影。那是武汉封城前一天。

干完活回家时,在区政府楼下看到一排排带着行李的队伍,清一色中青年男子。跟队伍最后面的小哥打听,“你们去干吗?”“刚刚通知去封控区。”

新闻里有这样一组公开数据——疫情发生后,北仑区委组织部累计发动1.2万名党员干部、村(居)民代表、网格员、志愿者等投入一线战斗,守护家园。

在战疫一线的各个岗位上,我一直在经历“重逢”。亲人、朋友、老师、邻居、从小到大各个年级的同学们、父母亲的同事朋友,他们或努力本职工作,或提供志愿服务。

从卫健局退休的母亲,连续几天都一大早去采样点做志愿者。

父母家小区的核酸采样点,有序到让人感动。我也没想过有一天,自己的小区也能成为新闻焦点

那1.2万人,是我的朋友和家人,朋友的朋友,家人的朋友,或朋友的家人。

这是2022年新年的第一天,也将是北仑“历史上的今天”。

03

1月2日早上10:03,在街道工作的小兄弟给我留言。

“刚才我直接哭出来了。”

知道你软弱,怎么会这么软弱?他说,最近每天接到无数个投诉咨询电话,因为疫情来得太突然,很多很多集卡司机和路人滞留在329国道上。有一个露宿街头的滞留者投诉完,居然和他说了一句:

“新年快乐”。

早搏上万次的汉子,被这一句突如其来的祝福破防了。

第五天,他收到了街道发来的“强制休息通知书”,强制休息半天。他回办公室眯了一会,又出去干活了。

组织发来的强制休息通知书

这位小兄弟,倍他乐克要每天按时吃啊!

04

1月2日,下午五点多从指挥部出来,想去隔壁楼的文旅局看朋友。

在楼下就碰到几个脱防护服的熟人,隔着口罩看不出是谁,但能感觉到笑意。刚刚完成核酸标本运送任务回来。

朋友负责协调隔离酒店,手里拿着全区酒店联络单犯难,709家不分等级的酒店、民宿、不知名的小旅馆甚至寺庙的禅房,每一家电话都打过了,标注了详细的床位数和房间数,还有密密麻麻手写的备注。

疫情发生后,很多朋友都日日夜夜坚守岗位。即使家里只是一步之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