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瑄殷聪

通讯员应雨航

飞机缓缓降落,透过舷窗俯瞰,连片似湖又似海的白色大棚,成为我们进入凉山州的“初印象”。


(资料图)

此时,凉山喜德县鲁基乡坛罐窑村原“村书记”阿牛天哈就在其中一个大棚里。

阿牛天哈开着割草机,干劲十足地赚着“每天两三百块工钱”。“现在收入好得很,过去我们家里一年也就四五千块钱收入,现在两三万块都有呢!”他喜滋滋地说。

走进鲁基乡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1200多亩的白色大棚,在连绵的青山映衬下分外耀眼。“这是凉山体量最大的阳光玫瑰葡萄主产区、宁波企业在凉山州投资最大的农业项目……我是宁波人,家里人一直种植阳光玫瑰葡萄……”见到“家乡人”,项目运营方凉山州甬德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许一帆兴奋不已。

在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中,宁波根据凉山当地产业特点和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引导宁波及宁波以外的企业到凉山投资,推动凉山产业提档换代升级。一年来,累计为凉山州引进总投资额300多亿元的产业投资项目。鲁基乡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曾经是供港蔬菜项目,但是因为物流成本等原因,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为了将这片土地打造成“高产田”,去年,在挂职干部的牵线搭桥下,许一帆来到喜德种起了葡萄。

很快,大棚建了起来,葡萄苗种了进去,周边依洛洛村、坛罐窑村等四个村的村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为啥?用依洛洛村四组村民阿牛菏泽的话来说,“家门口就能干活赚钱,每天200块,只要干满一个月,五六千块钱可以拿到手呦”。

按照计划,明年6月,该项目将达产,每亩预计产1500公斤阳光玫瑰葡萄,可提供近千个长期和临时就业岗位,人均增收2.4万元。

山海携手,产业协作唱主角。“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不让凉山百姓返贫,守住‘稳稳’的幸福。”宁波驻凉山工作队队长陈坚军说。一年来,宁波将一半以上的协作资金用于实施产业项目,累计实施116个,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就业务工等方式带动6391户农户近4万人增收。

距离喜德四小时车程的金阳县,青花椒早已结满枝头。在甬凉共建的青花椒产业园,“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标语十分醒目,从研发、生产、监测设备购置到展览馆建设,这里将成为青花椒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在“苹果大县”盐源县,主干道两侧随处可见的苹果树上,苹果已如乒乓球般大小。“苹果酒”“苹果渣生物饲料”“在苹果树下养鹅”,宁波通过一系列项目引进“将当地苹果吃干榨净”,带动苹果种植户人均增收超过10%。

除了招大引优、补链延链,这一年,宁波还根据凉山实际,通过引进宁波企业,建立帮扶车间,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午后1点多,在昭觉县城的宁波宁兴恒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29岁的拉不伍机熟练地“穿针引线”,十多秒的功夫,就完成了一个电子元器件的各种“布线”。

“我等下去幼儿园接我小儿子……以前家里只有我丈夫赚钱,现在我也可以了……”埋头工作的拉不伍机轻声说道,一个月下来,她在这里可以赚到两三千块钱,尽管和到外地打工相比赚得少些,但是有精力照顾孩子。4个月前入驻昭觉的宁波宁兴恒骐目前已经吸引了周边100多名妇女就业。

拉不伍机的家就在不远处的沐恩底社区,这是昭觉县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涉及28个乡镇6000多人。“除了安排居民在宁波引进的企业工作,我们还在社区建立了彝绣工坊,让居民‘守着娃赚着钱’,时常能接到来自宁波的订单,去年是围巾,今年是袜子!”沐恩底社区书记石一阿西感慨道。

走访中,记者发现,宁波还在当地设立了不少帮扶车间。盐源卓衣馆服饰、美姑恒远制衣、喜德腆然制衣等企业,共建立援建帮扶车间56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1832人,其中安置点脱贫劳动力1312人。

采访手记

车子翻过一座又一座大山。

这一路,我们体会到了蜀道之难,看到了挂在凉山百姓脸上的笑意,更感受了东西部协作这场宏大叙事背后,是甬凉同心、协作同行,共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信心和决心。

在产业协作这部“大戏”中,宁波通过聚焦项目建设,全力提升发展内生动力,从全局把控上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通过强化产业招引,全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在经济发展中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去年以来,宁波累计安排协作资金13亿元,聚焦劳务、人才、教育、医疗、消费、产业、农文旅等多领域实施协作项目377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