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民警找回因各种原因走失的孩子。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8月1日,发生在宁波的最暖“挡道”新闻,让这座文明之城再次在全国“火”了一把。“白色轿车压实线挡住后方来车救娃”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甚至引来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社等央媒的关注,总浏览量超亿人次。

网友在为“挡道”驾驶员疯狂点赞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孩子坐车为什么不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事实上,儿童安全座椅仅仅是暑假期间涉及孩子交通安全问题的一个方面。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暑假开启以来,涉及孩子的安全问题多发,希望大家能更多关注暑期孩子的安全。


【资料图】

暑期涉及孩子的交通事故多发

记者王晓峰

通讯员陆明光徐莹莹

前不久,在北仑城区中河路与四明山路路口,发生了一起电动自行车闯红灯导致和轿车碰撞的交通事故。交警赶到现场处置,惊讶地发现,电动自行车上的3人全是孩子。驾车的是小孙,其他两人是他同学,3人相约去商场玩,小孙就偷偷将爸爸的电动自行车开了出来。

所幸的是,此次事故中3人伤势并不严重。但经济损失就不小了,根据交警部门认定,小孙要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由于轿车车损较为严重,小孙的监护人还要按责任比例承担车辆的维修费用及另外两个孩子的医疗费。

“进入暑期,与孩子相关的交通事故频频发生。这背后有着众多的因素,但孩子空、家长忙,是导致监管缺位一个重要原因。”宁波交警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梳理了其中一部分事故案例,由此可见其“频率”:7月11日,未满16周岁的葛某骑电动自行车,在象山县皇城大道自北往南行驶至铜瓦门路口时,为捡起掉落的衣服,在折返时不幸与小车发生碰撞;7月22日,在宁海县檀树路,一名10岁孩子突然猛跑过马路,不幸被汽车撞倒;8月3日晚上,在镇海区庄市街道天圣路与思源路附近,一名5岁男童在跟随家长散步时,突然向马路中间跑去。家长发现时已来不及阻止,随后男童与一辆行驶中的小车发生碰撞……

宁波交警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暑期涉及孩子的交通事故多发,主要有三类:乘车风险。典型的就是超员问题,以及将儿童单独留在车内,未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孩子头和手伸出车外等危险行为。骑车问题。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独立意识增强,经常会和小伙伴们结伴外出游玩,甚至骑较易驾驶的电动自行车上路,而路况千变万化,孩子应对能力欠缺,极易酿成交通事故。“鬼探头”式事故。就是当你在路上行驶时,突然从路边蹿出非机动车或行人,司机避让不及,造成车损人亡的惨剧。而“突然蹿出”的多为孩子。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交通参与群体,由于年龄小、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薄弱,很容易置身于危险境地。因此,家长需要通过正确的示范,帮助他们掌握安全过马路这项技能。”交警说。

首先,家长要教会孩子这些事: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或过街天桥,禁止在马路上打闹、嬉戏和追逐;过马路时切记不可横冲直撞或突然折返,也不要当“低头族”。骑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16周岁;骑行要在非机动车道或靠右侧路边行驶,不逆行,不并肩骑行;要远离大型车辆转弯时内侧区域。远离车辆盲区,不在车辆附近玩耍、躲藏;不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车辆在行进的过程中,不嬉戏打闹,不将身体伸出车窗,以免发生危险。

其次,家长自己要做到的事: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由于夏季温度高、车辆空间狭小且密闭,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家长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文明驾驶,做到不超速、不超员、不酒驾、上车系好安全带,成为孩子的好榜样。乘车时应让孩子使用安全座椅,不能怀抱孩子或让孩子坐在副驾驶座。

暑期儿童走失警情频发

记者王晓峰

通讯员郑蒙永何嘉莹

最近一个月,孩子走失的警情明显增多。以鄞州公安的警情为例,7月5日至8月4日,共接报涉及孩子的走失警情139起。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不少走失的孩子无法说出家长联系方式等有助于“回家”的信息。对此,公安部门提醒广大家长,孩子的安全教育一定要到位。

“我4岁的儿子找不到,求求你们帮我找找吧……”8月4日上午,鄞州公安分局邱隘派出所接到一位孩子妈妈打来的求助电话。电话那头,嘶哑的低泣声令人心头一紧。

原来,当天她独自带着尚在襁褓中的二宝和4岁的大儿子前往邱隘卫生院打疫苗。一个人实在顾不过来,于是她让大儿子先在一楼等待,自己带着二宝上楼就诊。谁知没到5分钟,大宝就不见了,妈妈怎么也找不到孩子。

接到求助后,民警立即带人赶去现场帮忙找人。经过搜寻,他们终于在医院的二楼找到了大宝。原来,小男孩在一楼独自玩了一会儿后,发现妈妈始终没出现,便上二楼去找。辅警找到他时,他正躲在二楼的角落号啕大哭。

同样是邱隘派出所,7月26日上午接到了一起孩子走失的警情:“警察同志,我儿子丢啦,快帮我找找啊!”翟先生来到邱隘派出所报警,称发现7岁的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还花了不少钱充值,一时气愤便训斥了他。哪知道默不吭声的孩子一溜烟就跑没影儿了。

民警根据翟先生提供的照片和姓名展开搜寻。30分钟后,终于锁定了孩子的位置,他竟然已经走到了8公里外的一个村子里。民警立即前往现场将孩子带回。

“根据我们统计,7月5日至8月4日,分局共接报涉及孩子走失警情139起,其中城区走失93起,农村走失46起。小学阶段的孩子走失占比50%以上。”鄞州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说,一个月发生这么多起孩子走失警情,值得家长引起高度重视。

“孩子走失这类警情现在日益增多,除了家长监管不力外,还与一些客观因素有关。”民警说,梳理最近的报警案例,发现有一些共同点:大多数走失的孩子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监管有很大的关系;走失的孩子中小学阶段的居多,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年龄偏小的不一定有独自回家的能力;孩子走失时间集中在下午和傍晚时段,地点多在广场、公园、小区周边等人群集聚的地方,且绝大多数没有佩戴儿童智能手表。

除了这些基本特点外,最令救援人员揪心的是,不少走失的孩子被发现后,无法说出有用的身份信息,使得他们的回家之路变得困难重重。民警表示,家长平时要加强对孩子防走失教育,最为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能够报出家长的姓名与电话号码。如果能给孩子随身携带“联系卡”或者配备儿童智能手表就更好了。此外,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辨认制服,比如民警、保安这类的,遇到问题时可向他们求助。

学生已成网络诈骗高风险受害人群

记者王晓峰

通讯员叶倩 黄海岳

暑假开启后,学生有了更多机会并长时间接触或使用手机和网络。骗子也知道这一点,为其“量身定制”各类骗局。

7月20日,我市召开今年上半年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宁波公安相关负责人明确指出,学生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高风险受害人群。

早在7月初,市反诈中心就发布过这方面的提醒:免费领游戏皮肤、买东西抽奖、刷单……这些骗局专“坑”学生,并且经常是一“坑”一个准。如今暑假过半,但这一情况依然严峻。

小张同学看中了小红书APP上的精美壁纸,于是加了发布者为好友,向其索要。一周后,她的这名“好友”在朋友圈发布抽奖活动,称只要在他那边报名就可以参与,限额5名。小张查看了他的发布历史记录,发现活动已经搞了很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小张参与了。没多久,对方就与她私聊,称她是第四个中奖的。奖品可以折现,但必须在他那边先购买东西。于是,小张先行支付了400元买了一双鞋,却被告知需要买两样东西才行。小张又支付298元购买了一支口红。这次对方称自己的账户被冻结了,需要让她帮忙解冻,按照他的提示操作就行了。

小张往自己的账户里面充值了500元,接着按他的提示操作,成功把钱“送”到了对方手里。小张找他要求退款,对方称小张操作有误,暂时退不了,要晚一点才行。就这样,“拖”字诀一出,最后就没下文了……

“暑假开启后,各种涉及学生的诈骗瞬间多了起来。有些骗局很粗糙,比如这种抽奖返现的,但实在是因为学生社会阅历浅,一不小心就中招了。”市反诈中心民警告诉记者。

7月20日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可以从侧面看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我市目前发案较多的类型有刷单诈骗(40.3%)、冒充客服诈骗(17.7%)、投资诈骗(9.5%)、购物诈骗(9.4%)、贷款诈骗(6.0%)、游戏交易诈骗(5.8%)。此6类诈骗案件合计占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88.7%。

北仑3个13岁男孩同乘一辆电动自行车闯红灯被撞。

最新一期周统计显示,受害人以年龄段划分,18岁及以下的占比达到了8.8%,且以非本地户籍为主,占到78.9%。

“从具体案件来看,中小学生被骗的,通常与游戏装备等有关,还有抽奖返利什么的。而大学生主要栽在刷单诈骗上,因为大学生通常有兼职需求,很容易就入‘坑’了。当然,购物诈骗在特殊时间节点也很常见。”市反诈中心民警告诉记者,这几类诈骗手法相对来说都较为“简单”。现在还出现一个新特点:以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主要是冲着成年人去的。但最近几年随着移动支付的便捷,孩子的“小金库”也转移到了网上。并且他们中不少人还知道爸妈的支付密码,加之社会阅历浅,在骗子眼里就是“好欺骗”的代名词,自然而然成为高风险受害人群。

据分析,暑假期间学生上当受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的安全意识不够强,对孩子使用手机和网络的监管不到位,放任自流的后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家长缺乏保护手机支付密码信息的警惕意识,致使孩子能轻松使用父母的网银。

目前,教育部门已将反诈纳入暑期家庭教育和家校沟通内容,以家长会宣讲、家长群推送等形式,向学生及家长推荐《校园反诈宣教短视频》,通报青少年学生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普及防诈知识。同时,引导家长强化手机和网络管理,加强支付密码信息的保护,教育、监管孩子科学上网和使用手机,履行监护人职责。

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还建议大家赶紧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这是由公安部推出的一款手机防骗保护软件,防诈骗功能十分强大。另外,要重视全国反诈热线96110。当手机显示96110来电时,那就说明你和家人可能正在遭遇诈骗或是属于受骗高危人群,一定要及时接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