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鹌鹑住上自动化“公寓”。(蒋泽 沈孙晖 摄)
记者沈孙晖
通讯员陈莹 蒋泽
近日,记者来到镇海区的九龙湖阿明生态农场鹌鹑养殖场,看到了一排排笼舍里逐食、嬉戏的鹌鹑,工作人员正忙着捡拾鹌鹑蛋。
今年,农场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建了6栋全新的养殖大棚,淘汰了老旧的养殖设备,替换成集喂料、喂水、清粪、集蛋功能于一体的鹌鹑层叠式笼养生产线。“我们还为每个养殖大棚配备了可自动调节温度、湿度的数字化环境控制系统和监控系统。”农场负责人杨明告诉记者。
九龙湖阿明生态农场位于九龙湖镇汶溪村,是目前浙东最大的规模化鹌鹑养殖场。凭借自身优势与政策扶持,农场先前发展势头较好。但近年来,受基础设施老化、用工成本增加、养殖标准提高及同行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该农场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每年台风季,因汶溪村地势低,农场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去年台风“梅花”来袭,农场进水被淹,导致逾10万羽鹌鹑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75万元。
“今年在政府扶持下,我投资900余万元,对农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杨明告诉记者,改造后,养殖场的地面整体加高1米左右,基本消除洪水的影响。同时,配备了3台发电机,以应对停电导致生产线、环境控制系统等无法正常工作的突发情况。此外,农场还在绿色化、循环化方面发力,建设了4个集中式粪污输送装置、1套容量100立方米的畜禽粪污发酵罐。
升级改造后,农场的工作效率提高了60%左右,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鹌鹑的养殖规模从以前的40万羽提升至80万羽,年销售额由原先的1500万元左右跃升至3000万元。
“在改造成本方面,政府将给予农场一定补助,切实为农户减轻负担。”镇海区畜牧兽医总站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坚持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循环化、数字化、基地化标准,推动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