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锁、办证、疏通下水道……楼道里各类小广告像“狗皮膏药”贴墙上,严重影响了居住环境的整体美观。9月初,在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后,结合当前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工作,德胜街道对街巷和小区楼道小广告开展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各小区妙招频出,小广告实现了动态清零。

为了杜绝小广告“死而复生”,林业局小区上新特色菜单“挤走”小广告。

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林业局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引入市场化物业服务后,首佳物业项目负责人张向东成了这里的“大管家”。刚来第一天,35号楼的王阿姨就引起了他的注意。

“王阿姨快60岁了,站在楼门口揪着俩年轻人不放。”张向东说,那天王阿姨家的煤气灶坏了,便拨打了墙上小广告电话。谁知来了俩骗子,什么活也没干,就要200块钱。眼看双方剑拔弩张,张向东赶紧亮明身份,两人找借口溜了。从那开始,张向东就带着人给墙面刷白,遇见居民就“推销”自己,“我是咱小区的物业工作人员,有需求找我们,不要相信小广告。”“门卫已加强管理,陌生人进来都得登记。”苦口婆心一个月,他成了小区379户居民的“熟人”。直到现在,陌生人进入林业局小区,都得表明身份和办事原由。

“居民为什么打小广告电话?因为事发突然,着急解决,所以我们的服务必须做到快、准、暖。”最近,张向东和同事们从服务下手,电路维修、水管维修、树木抢修,一张便民服务电话表贴在了每个单元楼门前,保障居民24小时找得到人,问题24小时内能够得到满意的答复。享受到了实惠,小广告的市场空间“不攻自破”。

而在裕中东里社区,居民则自发组成“值日小分队”,专攻住宅楼道里的“牛皮癣”。

“这把长杆铲是我自制的。前两次因为工具不称手,有些高处的小广告清理不干净。有了这把铲子,楼道的小广告就不会有死角了。楼道干净了,我们每天走着心里也痛快。”在团长张广的带领下,有着30多年党龄的退休党员张大爷等许多社区老党员初心团成员都参与到楼门墙面美化改造行动中。居民还民主协商制定了“楼道公约”,张贴在楼道。

与此同时,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加强日常巡查,开展非法小广告专项检查,进行非法小广告不定时不定点抽查,在发现小广告后,立即电话核实并录音取证,报送“非法小广告通信号码暂停服务基础台账”系统。

经过集中专项整治,辖区20个社区街巷和小区楼道内的小广告已经基本清除。杂物清理干净了,楼道里乱涂乱画、擦不完的小广告没了,老楼道焕然一新,居民也舒心了。 本报记者 任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