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叶晓彦)清水从密云水库一路南下,沿潮河进入潮河总干渠,最终流入唐指山水库,沉睡了23年的唐指山水库“醒了”。因为北京多年持续干旱,这座建于1958年的小型水库自1998年以来一直空库运行。今年汛期的大量降雨和市水务局9月启动的生态补水工作,让这座干涸多年的水库重现多年未见的水清岸绿和生态美景。

在水务人眼中,水库的“苏醒”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流入库区的清水将大规模回补地下,涵养和修复地下应急水源地。原来,唐指山水库及周边河道的下方,是北京的密怀顺地下水源地,而京密引水管理处所负责的怀柔应急备用水源地是这一水源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北京第一个为缓解供水压力而建成的应急水源地。自2003年建成后,长年持续开采,为北京市民提供饮用水源。截至2015年8月累计供水12.61亿立方米。

开采之初,怀柔备用水源地的地下埋深为16.8米,由于今年汛期降雨充沛,再加上两次生态补水,怀柔备用水源地迎来“大丰收”,截至目前,怀柔备用水源地的地下埋深为12.98米,创历史新高。

南水的到来让水源地得以涵养,自2015年至今年8月,水源地的地下水储备量持续增加,而今年进行的两次生态补水工作,更是让地下水的储备量大幅回升。

根据最新计算,自2015年以来,怀柔备用水源地的地下水储备量已增加近10亿立方米,相当于在地下存入了500个昆明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