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牛伟坤)阳光、彩虹、白云朵朵……国庆长假过后,东交民巷小学门前增加了一条斑斓的学生专用步行道。这条“彩虹路”从校门前一路沿着小报房胡同延展开,成为孩子们安全上下学的“防护道”。

铺一条“彩虹路”,源自四年级女生杜沐笛的建议。

今年5月,杜沐笛参加了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小孩说话也管用”交通安全儿童提案征集活动。酝酿提案时,她想到了自己每天上学都要经过的这条胡同,“窄窄的小胡同,小轿车、电动车、摩托车同时穿行,上下学感觉特别不安全。”

能不能做点儿什么呢?沐笛找时间仔细观察了上学和放学时段胡同的交通状况。“很多家长会提醒孩子要靠边走,我就想能不能在胡同里画条线,开辟一条学生专用通道呢?”有了想法,还要看看能否落地,数学课的小知识论证了这一创意的可行性。沐笛的数学老师曾带领学生们进行实地测量,胡同宽3.5米,“专用通道至少需要70厘米,这个宽度可以容纳一名学生通过;剩余2.8米,不会影响其他车辆通行。”

很快,沐笛的提案提交到学校。经过专家评审,杜沐笛这一创意从全国1000余份提案中脱颖而出,成为最佳提案之一。这学期开始,学校先采用简易画线的方式进行试验,效果不错,一条简单的线让家长吃了定心丸,家长们不再挤着把孩子送到校门口,而是在专用通道前放心地松开孩子的手,胡同秩序也大为改观。之后,学生和老师们共同设计了一条更灿烂的“彩虹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