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会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放了27头麋鹿。其中22头来自位于南海子的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5头来自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麋鹿在华北区北沿首次建立野生种群。

麋鹿是我国自然分布的物种,曾一度在野外消失,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人工繁育种群不断壮大,并重建了野外种群,成为全球野生动物保护领域野外种群恢复的成功典范。

27头麋鹿的新家在大青山保护区白石头沟,这里溪水清澈,常年不冻不断流,植被茂密,形成了良好的湿地环境,专家评估论证和调研考察结果表明,适合麋鹿生存生活。野放的27只麋鹿中有一部分佩戴有我国北斗卫星定位项圈,能够准确记录麋鹿的活动轨迹。

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加强监测巡护,严防盗猎和破坏栖息地等违法行为,持续开展疫病监测预警,维护好野生动物种群及其栖息地安全。

27头麋鹿野放大青山成功后,我国野生麋鹿种群分布为湖北石首、江苏大丰、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阳湖、内蒙古大青山等地,种群发展稳定,野外麋鹿的数量达到了4400多头。目前,我国已建立了84处迁地保护种群,麋鹿数量达1万余头,暂无灭绝之虞。但现有种群近交系数高,种群杂合度低,遗传多样性严重衰退。本次在内蒙古实施放归自然的麋鹿来自于北京大兴和江苏大丰两大不同种源,对于物种的基因交流和种群扩散等具有实践意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