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10月16日讯(记者 刘美君)10月16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57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撑起了民族自强的脊梁。57年后的今天,“两弹一星“元勋后代走进“两弹一星与海淀”巡回展,引领大家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

“两弹一星与海淀”巡回展设立在北京市海淀区文化馆,展览将持续一个月。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对展览主旨进行说明;第二部分是“高瞻远瞩 战略决策”,展示党中央和毛主席面对核威胁做出研制“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有关情况;第三部分是“两弹一星 成功之因”,展示聂荣臻等国家级领导和广大科学家以及技术人员的事迹;第四部分是“两弹元勋国家脊梁”,展示两弹元勋人物爱国敬业、攻坚克难的伟大业绩;第五部分是“两弹一星 海淀故事”,介绍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众多故事、海淀的两弹一星单位、数字背后的神秘故事、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建立的大学即中国科技大学等;第六部分是“星空灿烂强国有我”,号召我们承前启后,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最后一部分是结束语。

活动上,“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之子朱明远及“两弹一星”专家学者分享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感人故事;朗诵《回国的理由——程开甲》《塔院的故事》《哦,那一窝小燕子》以及“两弹一星”为题材的海淀原创舞剧《长城》片段和情景剧《马兰花》引领大家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

“‘两弹一星’与海淀渊源深厚,联系紧密。”海淀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黄英在致辞中表示,海淀是“两弹一星”的出发地和策源地,许多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与节点都与海淀息息相关。

值得了解的是,海淀是实施党中央“两弹一星”决策的初始地。花园路三号核武器研究所,负责核武器研制和基地建设工作;塔院生活区里,云集着众多的“最强大脑”,为世界所罕见,是两弹一星研制的智力源泉;车道沟被临时征用的466医院,成为了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奠定了基础;位于海淀区马神庙1号的核工业部第二设计院,是中苏两国政府签订《原子能工业技术援助协定》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核工业最专业的设计机构之一;西苑操场甲1号是新中国最早的卫星厂房,东方红一号在这里诞生;西北旺的航天城,是航天英雄们成长的摇篮。“两弹一星”事业助推海淀的发展与繁荣,也为海淀在国内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