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7日)6时44分,南郊观象台最低气温为-0.2℃,为观象台站1969年以来10月中旬同期最低值。寒意袭来,一股暖流在京城涌动——供热管网加紧检修,目前已近尾声,预计本月底前全部完成,具备供热条件;而在公交站台,“柠檬黄”更是自发制作了暖心坐垫,让等车的乘客心里暖融融;地铁工作人员也表示,或将采取座椅加热等措施……

记者从本市最大的集中供热企业——京能集团所属北京热力集团了解到,该集团今年的“冬病夏治”供热管网检修工作已近尾声,预计本月底前全部完成,具备供热条件。今年,北京热力集团共制定检修技改项目2800余项,并重点推进“二网平衡”改造,着力解决“近热远冷”“冷热不均”等“老大难”问题。

改造▶

老旧热力站设备换新

在位于朝阳区春秀路东侧的北京热力集团朝一分公司三里屯服务站四机部招待所热力站改造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三套全新的采暖机组和生活热水换热器已经更换完毕,等待调试。

四机部招待所热力站供热面积33000平方米,服务附近8栋居民楼和部分公建用户。“周边的太平庄南里1到8号楼主要是老旧楼房,以前虽然用户家里温度也能勉强达到18℃,但体感温度比较低,上一个供热季投诉也比较集中。”北京热力朝一分公司三里屯服务站副站长肖宗伟告诉记者,四机部招待所热力站内的设备老化严重,有些甚至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除了换热能力差,也存在安全隐患。

“三套系统里一套是给居民用户的采暖系统,一套是给公建用户的采暖系统,还有一套是公建用户的生活热水换热器,这次全部换了新的。”肖宗伟说,此次改造除了将分水阀、取水器、换热器等设备全部换新外,每组采暖机组上还安装了温控阀,工作人员可以远程调控温度。“目前改造已基本完成,预计到20号前,改造工作全部完工,具备供热条件。”

体检▶

制定2800余项技改任务

上个供热季结束后,北京热力集团结合96069供热服务热线的用户报修咨询和日常巡检等情况,对供热厂、供热管线、热力站、建筑物内的供热设备设施进行全面“体检”,制定检修计划共6.5万余项。其中,计划完成中小修项目6.3万余项,目前已经完成6.2万余项,完成约98%;计划完成检修技改项目2800余项,已经完成2000余项,剩余项目也在快速推进中。

北京热力集团技术设备部谢为民介绍,检修期间,北京热力重点对供热厂的锅炉、水泵、电机、阀门等进行维修及电气系统检查,对老旧供热管线进行更换及破损保温维修,对热力站的换热器、水泵、水处理设备、阀门等主要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对建筑物内的供热设施设备进行更换维修。通过“冬病夏治”对供热设施设备进行保养、检修和维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供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得到有效保障和提高。

此外,针对上个供热季的21个低温区和集中热点地区,热力集团将这些小区的供热管线年久失修、堵塞漏水等问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工作之一,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提升今冬供热质量。

重点▶

精准调节二次供水

同一个小区,离热力站近的楼,室温比离得远的高;同一栋楼里,顶层住户热得要开窗,底层住户却连棉袄都脱不下来……类似这样的“近热远冷”“上热下冷”现象一直是居民采暖的“老大难”问题。这是因为,传统的供暖系统主要依靠热水在小区内部管网循环,水力失衡就容易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

对此,今年北京热力集团重点推进“二网平衡”项目,通过加装自动调节装置,对从热力站到居民楼之间的二次供水进行精准调节,让管网内水的流量配比达到理想状态,从而实现水力平衡,智能控温。本报记者 王天淇

公交站

暖心坐垫提前“上岗”

今年天儿冷得早,中关村附近的公交车站上的暖心坐垫也提前“上岗”了,为等车的人及时提供了温暖。延续这份暖意的人,依旧是站台上的“柠檬黄”——公共文明引导员们。

在白塔庵东公交车站,两个车站座椅都被裹上了崭新的灰色毯子,毯子被胶带缠得严严实实,接连不断地有乘客坐在上面歇脚等车。“今年天冷得早,往年都是要快来暖气那会儿,才准备换这坐垫。但前两天降温的时候,我就盘算着今年得提早准备了。”车站的公共文明引导员高淑英说。

提前量好座位尺寸,在家按尺寸裁好了毯子,10月14日下午,高淑英拿着两大卷胶带提前45分钟来到了自己值守的公交站台。她说:“今年雨水也多,所以每个座位我都用胶带来回封了四遍,一道压着一道,这样结实,下雨下雪也不怕。”

在知春里东公交站,这里的座椅坐垫也已经铺好,乳白色的棉布包裹着松软的海绵,再用胶带扎实地缠了三圈,看起来特别厚实,这是由车站的引导员刘翠华和张学祥一起合作的,刘翠华说:“缠完刚不一会就有乘客立马坐上了,还冲我说谢谢呢,当时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据中关村街道公共文明引导员中队队长杨焕珍介绍,在他们管理的17处公交站台上,每年天冷的时候座椅都会裹上坐垫,这是引导员们自发的,队里从来没有统一要求过。记者了解到,公共文明引导员们还会定期对脏了、破了的坐垫进行清洁、更换,等天气更冷的时候,大家还会再给坐垫更换更加保暖的材料,以保证等车的乘客能坐得舒服放心。每年四五月份,等天气开始暖和,他们就把坐垫及时拆下来,等天气冷的时候再换新的。

这样的暖心行动,中关村街道的公共文明引导员们从2004年建队以来,已经坚持了十多年。“每次看到乘客,特别是老人、小孩儿能在天冷等车的时候能暖和地歇一歇,我们从心底里就特别高兴。”高淑英说。 实习记者 徐英波

地铁

或将采取座椅加热等措施

昨天,有市民反映,地铁13号线车厢内气温低,体感有点冷,希望能有所调节。

市民张先生说,昨天早上7时50左右,他在地铁13号线西二旗站上车,列车开往东直门方向,由于是地面线路,车厢内气温十分低,让他感到寒冷难耐。

地铁车厢内真的如此寒冷吗?记者进行了探访。昨天晚上9时,室外气温约11℃,在地铁8号线立水桥站的地面站台上,大部分等车的乘客已穿上棉服、风衣,但也有一些乘客还穿着单衣。进入车厢内,气温略有上升,能感到车厢中不断有风吹过,温度计显示车厢内气温在22℃左右,体感并不觉寒冷。

对于市民反映的情况,北京地铁工作人员表示,按相关要求,地铁列车车厢按照列车风机最大通风量不间断通风,空调在通风模式下设置温度在26℃左右,部分地面路段可能会觉得寒冷。

“现在还没有到供暖季,按要求我们还没有开启电暖系统,正常的供暖季是11月中旬左右。对于这几天突然降温,早晚会比较冷的情况,我们也已经向上级反映了,如有新要求下来我们会立即执行,预计会采取关闭空调通风模式、开启座椅加热等措施,保障大家有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