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2日起,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力以赴落实开市筹备工作。目前,北交所开市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定于11月15日开市。

11月11日,全国股转公司发布消息,为验证各市场参与者技术系统对于北交所开市各类业务的技术准备情况,11月13日进行通关测试。

北交所行情

更新频率为3秒一次

根据测试通知,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联合中国结算、深证通、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共同搭建测试环境供市场进行通关测试,所有场景以11月15日生效的业务场景为准。如北交所行情更新频率为3秒一次;北交所首日上市股票(证券简称为N开头)不设涨跌幅,触发临时停牌情形时,北交所下发临时停牌公告;原精选层平移股票涨跌幅限制保持30%不变等。

测试还要求前期已报送的合格投资者可以交易北交所上市公司股票。证券公司周边系统、信息商行情系统功能满足技术规范要求。全国股转系统基础层、创新层股票交易、行情正常等。

“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北交所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总经理助理诸海滨表示。

从股权属性看,北交所首发81家企业,民企数量最多,占比高达85%。从地域来看,江苏入选12家,排在第一,北京、广东名列其后,浙江有3家。

截至目前,至少有8家公募基金上报了投向北交所市场的创新产品,所上报的基金产品都是两年定期开放混合型基金。截至10月28日,可投资于新三板的公募基金产品共有31只,来自13家基金公司。

此外,为及时向市场主体介绍北交所制度体系特点及规则要点,北交所举行了制度解读专项培训。

十家公司

发行市盈率中值为18.7倍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师王汉锋、研究部执行总经理李求索近日发布研报表示,建议关注10家已完成公开发行等程序将直接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

据研报介绍,十家公司分别为晶赛科技、科达自控、中寰股份、同心传动、大地电气、志晟信息、中设咨询、汉鑫科技、广道高新、恒合股份。这些公司前期是按照精选层的标准挂牌,全部采用现金缴款、定价发行的模式,发行市盈率中值为18.7倍,发行估值区间为[11.3,47.1],平均募资1.8亿元,募资区间为[1.1,2.7]亿元,分别来自信息技术(6家)、工业(3家)、可选消费(1家)。

除以上十家公司外,还有一家公司吉冈精密也完成了前期挂牌流程,但相较这十家公司时点略晚。截至11月10日,精选层已经挂牌71家公司,将会平移至北交所,主要集中于机械、电子等板块,总市值2743亿元,流通市值1085亿元,市盈率中值31.3倍。

初期成交额

可能在150亿-300亿元左右

11月10日精选层公司的换手率中值为1.0%,同日科创板和创业板分别为2.3%和3.8%。登陆北交所后,其初期换手率相较此前精选层将明显提升:一方面初期市场关注度可能较高,有望带来交投活跃;另一方面北交所在流动性层面相较精选层有较多制度优化,如允许更多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北交所投资、下调北交所的个人投资者参与门槛,等等。

预计以上十家公司在北交所上市初期整体表现有望相对积极,主要有三点原因:初期市场关注度较高,不排除出现阶段性的估值溢价;流动性明显改善对北交所估值也有望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上述公司整体估值不高(科创板和创业板当前市盈率分别为69倍和50倍)。后续企业表现本质还是取决于公司的基本面、成长性等因素,预计会逐步显现分化。

预计以上公司登陆北交所初期,对A股市场整体表现和流动性影响有限。目前精选层总市值不足3000亿元,据测算即使按照5%-10%的初期换手率假设,北交所初期的成交额可能在150亿-300亿元左右,占A股市场总成交额的1.3%-2.7%(按最近十个交易日平均1.1万亿元成交额计算),影响相对较小。

与北交所制度联动

全国股转系统29件业务规则调整

按照北京证券交易所与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统筹协调与制度联动的原则,全国股转公司近期修订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信息披露规则》等29件业务规则,于11月12日发布。

本次修订对涉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全国股转系统)股票挂牌、持续监管、交易监管和市场综合管理等业务的相关规则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删除了与精选层相关的规定,以保障北交所开市后各项业务与规则的有序衔接。

上述业务规则自北交所开市之日,即11月15日起施行。

鉴于北交所开市后,精选层发行审查工作将整体平移,全国股转公司同步对13件相关业务规则予以废止。

11月12日,全国股转公司还发布了全国股转系统定向发行可转债制度的业务细则和配套指南,自11月15日起施行。

全国股转公司表示,可转债兼具债性与股性,与新三板市场特点较为契合,全国股转公司将持续推进基础层、创新层制度优化和服务创新,提升市场融资的功能和活力,更好支持挂牌公司创新发展。文/本报记者  刘慎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