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顺义高丽营镇于庄村村民张守信完成“农转非”签字。不仅是他,同村共有237名村民与“农民”身份再见,成为城镇居民,有了养老金。
这一场景,迟到了12年。2009年,高丽营镇域内于庄村进行拆迁,并进行整建制转非批复。但当年部分村民由于担心失去确权地,影响其对村内剩余土地享有分配权益,未参与转非安置。但渐渐的,村民想法变了。张守信的爱人2009年成功转成非农户口,现在每月能领到2000多元的养老金,看病拿药的报销比例比张守信的新农合高出一大截儿。“羡慕。”张守信说。
不仅是他,2020年8月起至今,高丽营镇便民热线专班、信访办累计受理于庄村未“转非”村民关于期望早日拿到一次性安置费、享受医保待遇等类似便民电话件数894件,信访件11件。
“转非不是简单的换个户口簿,还涉及社保费用补缴、一次性就业安置费等,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办理。”高丽营镇副镇长乔佳说,了解到村民的实际需求后,镇里迅速采取行动,研究解决对策,多次“吹哨”协调区政务服务局、区人力社保局、民政局、司法局公证处等单位和部门共同推进转非事项。
终于,于庄村新一批劳动力“转非”安置工作在今年6月加速。“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下,各级部门都给予了方便。”于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永新介绍,办理过程中需要收集、填报、核实每一位村民的基本资料,原本需要村民亲自到社保局、派出所、公证处等窗口进行填报。为了让村民少跑腿,节省时间,特事特办,由村委会代为收集、填报资料,村民在家门口完成填报,再统一报送至各部门。
11月11日上午,于庄村的237名村民完成转非安置的最后一步,在村委会签订公证书后,他们正式成为城镇居民。“我马上就60岁了,我们两口子每月能领4000多元的养老金,真是‘高高兴兴上楼,平平安安退休’。”张守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