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北京市气象台预警,23日至26日,本市将迎来新一轮寒潮天气,夜间最低气温将降至-10℃。寒潮期间,全市各救助机构将加大冬季救助工作力度,开展夜间巡查,全力保障流浪乞讨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应对本次降温,市民政局下发通知,要求各救助机构合理安排工作人员,备足防寒衣物、食品、开水和口罩等物资,联合公安、城管、卫健等部门,发挥网格救助体系作用,加大昼巡夜查力度,不留死角盲区,做到应救助尽救助、应劝导尽劝导。通知特别要求,要加大对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救助力度,做好务工不着和临时遇困群众的劝导救助工作,积极做好“送温暖”工作。通知明确,寒潮期间,民政救助部门相关负责人将分组赴各区进行督导检查并参与夜间巡查。

入冬以来,市民政局组织开展“寒冬送温暖”集中救助行动,开展联合巡视巡查,加大街面巡查力度,对地下通道、公园绿地、建筑工地、废弃房屋、桥梁涵洞等流浪乞讨人员留宿聚集的95个重点点位增加巡视频次,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劝导护送其进站避寒取暖。在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帮助协调下,加大与外省市沟通协调,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快速返乡。“寒冬送温暖”行动开展以来,民政救助部门已帮助70余名流浪乞讨人员快速返乡。

为动员社会力量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帮助,民政救助部门制作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指南,印制5万余份,广泛向求助人员、社会大众、餐饮门店发放,鼓励社会各界提供救助线索。同时,鼓励环卫工人、公交司机、夜间安保人员等社会力量在发现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时,第一时间通知救助站。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各救助机构物资准备充足,可以保证站内受助人员吃得饱、穿得暖。为做好疫情防控,减少感染风险,救助机构将严格核查进站人员身份信息及行动轨迹,有感冒发热症状或身份信息不明的,将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并隔离观察。

启动冬季救助工作以来,全市共参与救助巡视人员3200余人次,出动救助巡视车800余台次,巡查重点点位1000余个次,组织开展市区级集中救助行动80余次,街头救助112人次,站内救助927人次,累计发放棉衣、棉被、毛毯、手套、方便面、口罩等400余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