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猴戏、滑稽剧、歌曲演唱、变脸……12月25日下午两点,在东城区临汾会馆内热闹非凡,一场场精彩的沉浸式演出在这里上演,吸引了不少孩子们互动参与。作为一场联动式特色演出,临汾会馆首次变成演艺舞台,向观众展现别样魅力。当天晚上7点,距离临汾会馆仅几百米的颜料会馆更是热闹,这座拥有400余年历史的会馆再次举办专题演出。台湾会馆也将于12月29日推出元旦迎新、喜迎冬奥为主题的首场演出,为在京台胞送上节日的问候。凛冽的寒风中,“会馆有戏”元旦迎新专场演出陆续为首都市民送去温暖。

本次“会馆有戏”活动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东城区委、东城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北京演艺集团承办,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前门街道、天街集团协办。

打造会馆演艺新空间 推出“小而精”演出节目

会馆建筑千姿百态,会馆文化包罗万象,其反映的人文底蕴、精神价值、时代风貌都无不体现着文化的力量,散发着独一无二的气质品味。颜料会馆、临汾会馆距今皆超过400年历史,曾是山西链接北京的重要场所,集萃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商贾文化、梨园文化等。台湾会馆是情牵两岸的“台胞之家”,见证了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历史。在元旦前夕,台湾会馆、颜料会馆和临汾会馆联动推出专题文艺演出,通过声乐表演、器乐演奏、魔术杂耍、相声曲艺等多种形式,让会馆旧址褪去历史尘埃,展现出鲜活生动的文化新貌。器乐演奏《红歌联奏》、女声独唱《阳光路上》和《红旗飘飘》、男生独唱《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共筑中国梦》等多个节目,在颜料会馆演绎唱响新时代新征程的动人旋律。

在临汾会馆,魔术、滑稽表演、双人变脸、三人猴戏这些清新质朴的民间艺术,沉浸式表演、创新性表达,让现作为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的空间增添了几分灵动鲜活的色彩。

在台湾会馆举办两岸一家亲专场演出,邀请李菁等知名演员等登台献艺,为在京台胞送上新年问候。这些“小而精”“小而美”“小而雅”的会馆演出节目,滋养着市民的精神世界,丰盈着观众们的精神生活。

打造会馆演艺生态圈 提升街区文化内涵

东城区拥有丰富的会馆资源。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东城区了解到,东城区将逐步分批次活化利用会馆资源,首批将在四个会馆推出“会馆有戏”活动,包括颜料会馆、临汾会馆、台湾会馆以及汀州会馆。目前,颜料会馆已经在持续开展活动,每周六日都会有各类文艺演出。颜料会馆将在引入京演集团等国有院团优质演出内容开展常态化演出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联动周边街区打造驻场演出与多元文化IP。

临汾会馆承载着山西地域文化,展现着民族文化多元融合图景,未来将探索联动式小型特色演出,不断丰富提升“会馆有戏”品牌内容。预计到2022年底,汀州会馆也将在修缮后被重新利用起来,承载戏剧魅力。通过持续打造“会馆有戏”,让各类文化要素“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努力打通文化链与价值链,使文化既开花又结果。

在具体演出内容方面,东城区将与京演集团合作,针对各个会馆的现场环境因地制宜地推出定制化的节目。未来,四个会馆的演出也将联动,给市民呈现别样的艺术盛宴。届时,会馆演出将联动街区打造演艺生态,提升街区文化内涵,助推前门的整体业态发展。

东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联动更多会馆旧址、特色街巷,致力于打造会馆演艺生态圈,将有更多会馆空间,通过“一馆一策”做好统筹策划,分步实现演出等活化利用常态化。同时,将不断为会馆进行定向创作,注入形式更多元、制作更精良、互动体验更丰富、审美品位更高雅、文化意蕴更丰富的优质文化活动,让以会馆为代表的历史建筑重新焕发光彩,形成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文化繁荣新气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