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4月12日讯(记者 刘美君)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疫情防控工作中,有这么一群人,时刻奔走在防控一线,穿梭在各个网格之中,用点点微光照亮战“疫”前方,用“绣花功夫”坚守抗“疫”一线 。
守住了这道门,就守住了居民的家
“我眯十分钟,有事赶紧叫我。”这是凌晨2点酒仙桥街道电子球场社区党委书记燕艳与同事的对话。
自疫情以来,她就没睡过一宿安稳觉,累了就趴在桌上休息一会儿,醒了就继续工作。电话一直在响,喇叭不间断喊着提示信息,人也像个陀螺转个不停……“防疫是大事,一秒钟也耽搁不得,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连日来的频繁用嗓,早已让她的喉咙不堪重负,声音明显带着嘶哑。
自疫情以来,各条防疫战线上的社区干部相互补台,四处奔波已是常态。居民物资派送、求医问药,一轮又一轮的区域核酸紧锣密鼓地开展……作为社区书记的燕艳,每件事都要亲自过问、严格把关。
燕艳说,时不我待,疫情关键时刻更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她每天“超长待机”近20个小时,早上七点前就要开始安排协调工作,晚上十二点还要在微信群里处理各类居民需求与疑问,有时候忙起来一天只顾得上吃一次饭,双眼熬得通红。
4月9日,社区有位居民因病需要去医院做透析,但所在小区被管控无法出门,只得求助社区,燕艳了解情况后,立即进行协调联系,开通绿色通道全程闭环将居民送至医院,并一直和居民在线沟通情况,直到其完成透析平安到家,她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又投身到其他工作中去。
社区很大,需要很多人支撑;社区很小,大家就是一个家。把自己当做居民的家人,主动了解居民的实际困难,第一时间出现在居民最需要的地方,不管大事小情儿,保证随叫随到,这是燕艳的生活常态,也是每一个社区人员的真实写照。
再苦再累,值了!
“您的菜马上给您送上门”、“您的快递等下就帮您送”、“您今天的核酸做了吗”……二十几排平房,每天微信步数超过两万,一直跑来跑去,一刻也没停歇。
朱天宝是酒仙桥街道电子球场社区的一名居干,二街坊平房区疫情发生当晚,在群里收到消息的他,匆匆给妻子和闺女留下一句“我得走了”,便打开家门,作为第一波人员冲到了临时防范区,毅然参战。
入户摸排信息、统计居民需求、运送保障物资……就这样,顶着风险,作为平房区第一组社区排长的朱天宝开始了他的抗“疫”工作。防护服里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他已无暇顾及,心里想的是要在第一时间让大家把核酸做完,早一点安心;几十斤的物资他扛上肩就走,心里想的是及时送到,让百姓定心;面对不愿转运的居民,他梳理原因、推心置腹,耐心细致做工作,心里想的是快一些转出,就多一份放心。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二街坊平房区大部分居民转运到了集中观察点进行观察。现在的朱天宝除了做好剩下32个人员的居家服务保障工作,还变身成为了“饲养员”,定时上门投喂居民留在家中的小猫、小鸟等宠物,还帮忙遛起了小狗,让集中隔离人员没有后顾之忧。
回想起过去这些天的忙碌,他感慨万千:“只要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再苦再累,值了!”
有一种浪漫叫并肩“坚守”
有一种浪漫,是战“疫”路上相互陪伴;有一种深情,是携手并肩“逆风”而行。在酒仙桥抗疫战线上,有这样一对情侣 ,虽是不同分工、不同岗位,但他们彼此守望,共同坚守。
李迟是酒仙桥街道高家园社区党委副书记,自酒仙桥二街坊平房区发生疫情以来,他第一时间来到疫情防控一线,争分夺秒与疫情抢时间拼速度。
电话摸排、汇总需求、梳理数据、完善台账、建立居民微信群……李迟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封控区的工作复杂、危险,他的精神一直处在高度紧张当中。为了照顾好每一位隔离人员,他坚持日夜值守,24小时为居民提供服务。
他的未婚妻是街道的一名社工,和李迟一样,每天奔波忙碌于抗“疫”战线上。俩人唯一的纽带就是视频通话。但是,因为加班的时段经常重合,他俩不是你在忙就是我有事,往往聊不上几句就匆匆挂掉电话,唯有将那份深深的思念藏在心底。
他们是社工,是爱人,更是并肩抗“疫”的战友,在当前疫情防控严峻的形势下,他们不畏危险,逆风前行,默默坚守,以家之合力守护社区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