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由于价格谈不拢而影响转化的问题如何破解?新京报记者获悉,北京出台新政策,拟通过“先使用后付费”的方式,支持高校院所将科技成果授权给中小微企业先行实施,从而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中小微企业数量多、发展速度快、技术创新需求大,是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但从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情况看,中小微企业还不是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和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核心主体。同时根据技术市场统计情况,2021年全年北京市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以专利实施许可方式,面向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共有380项,但其中只有4项是以“零门槛”的方式,也就是首笔许可费用为零。

记者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获悉,《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开展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近日印发。

这项政策就是考虑到中小微企业在承接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中面临的现金流短缺、违约风险较大等现实问题,探索“先使用后付费”的方式,支持高校院所等科研单位通过许可方式转化科技成果,授权中小微企业先行实施,同时约定后续收益,降低合作门槛,形成面向未来的协同创新利益共同体。此举将有利于发挥中小微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

同时,《试点方案》还引入担保机制,在帮助中小微企业承担一定的创新成果产业化风险的同时,保证高校院所等科研单位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消除其担心无法拿回成本的顾虑。

对于参与试点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技术许可合同中涉及的专利数量、许可实施成效等,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奖励。对于向参与试点工作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根据其所承担的风险,给予一定的补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