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1月25日,北京降温,大风吹来了“速冻”模式。

战斗在北京经开区8小时分指挥部的人们都说,这里没有夜晚,也许是他们根本就已经忘记了时间。

晚上十点

社会事业局应急小专班综合协调组的工作人员们正拿着《应急小专班综合协调组分工表》对当晚的工作进行查缺补漏。

“刚刚得知有一个‘十混一’初筛阳性病例,我们得在10分钟内根据初步信息与对方取得联系,掌握其基本信息。”这类信息被工作人员许婵等人称之为“豆腐块”,小而齐整、明明白白,能够在第一时间为负责现场流调的工作部门准确掌握对方落位情况提供依据,就在相关部门快马加鞭赶往目的地的同时,许婵和各组工作人员也在紧锣密鼓地整理初步流调信息,梳理风险点位和重点密接人员,并将在半小时之内派出核酸采样的任务。

有人说,经开区8小时分指挥部的人“跑”得都特别快,因为他们要和时间赛跑。所以,在报告快、台账快、流调快、派单快的同时,管控和检测也同样实现了加速“跑”。

晚上十一点

接到任务的采样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半个小时内完成了采样,并立刻将核酸样本送达检测机构,两个半小时后他们从检测机构得到了核酸报告。许婵说,这一步对当事人来说很重要,现场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联系人会根据报告结果,及时联系转运车队,对患者或者密接者进行相应安排,而这一系列工作要保证在8个小时内完成。这对所有工作人员而言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许婵和同事们在24小时值守期间都“自觉”屏蔽了休息二字。

凌晨一点半

深夜的经开区8小时分指挥部依然“热闹”。由于,夜间工作强度更高、工作节奏更快,名为“8小时指挥部”的工作群也就愈发活跃,但无论是几点发送消息,都会有人马上回应、落实。因此,当工作人员将报告结果在群里进行汇报时,就立刻得到应答。“这一点真的很感人!前两天我看到‘北京亦庄’公众号发布的‘一封深夜发出的信’,信里说‘亦城是你的城、我的城,是大家的城’,我想这就是无数人坚守的原因。因此,也请大家一定要在此时团结起来,一起守护好我们的城。”这一天,是许婵值守的第四天,她说自己已经见证了太多的温暖瞬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