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千龙网讯(记者 刘美君)在2023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日暨第13届北京科学嘉年华期间,9月21日,中关村村史馆举行“科学家创新工作室”揭牌仪式暨“科学和我面对面”系列讲座首讲《穿越两千年,揭秘磁司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关晓武,中关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董智杭签署结对共建协议并共同为“科学家创新工作室”揭牌,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市科协党校)副主任(副校长)张雷参加活动。
“科学家创新工作室”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中关村街道合作共建,是中关村村史馆发挥地区科研院所资源优势,构建“体验式”学习生态的一次有益尝试。“科学家创新工作室”位于中关村村史馆二层,面积90平米,包括设计区、研发区和成果展示区,有多种独立研发和专用科研设备,可以开展科技史实证与复原研究、科研成果转化与集中展示等活动。
董智杭在致辞中说,“科学家创新工作室”的设立,为中关村村史馆在展陈空间的个性化利用、教育资源的丰富性拓展和馆校衔接等方面打开了新的思路,希望双方从阵地建设、科学研发、成果展示、学术交流、科普讲座等多方面开展合作,不断提升中关村村史馆展教水平,常态化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关晓武在致辞中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中关村街道在空间地域上紧密相依、在战略目标上协调一致、在资源优势上高度互补, 近年来,双方聚焦科学家精神、围绕中关村特楼,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科学传播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次共建“科学家创新工作室”,必将凝聚更多智慧和创意,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
董智杭与关晓武签署共建协议书,并共同为“科学家创新工作室”揭牌。
揭牌仪式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黄兴研究员为双榆树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带来了“科学和我面对面”系列讲座之首讲《穿越两千年,揭秘磁司南》。黄兴研究员以自己近年来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为案例,将科学、历史和实验融合在一起,讲述如何克服困难,解决科研难题;带领孩子们操作磁石勺“司南”指南,体验东汉地磁环境下磁石勺的指向性;按照北宋《武经总要》“鱼法”——这一中国古代独门秘技,利用热剩磁效应制作指南鱼;还让孩子们还亲手操作了十余种指南针。
课堂上,学生们学到了最前沿的科学知识,感受到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了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是如何开展创新性工作,解决学术难题。大家热情高涨,踊跃互动。
六年级3班的刘泽木同学说:“今天的讲座特别有意思,特别有收获,我一定努力学习,将来也成为一名科学家,探索科技的奥秘,报效国家。”
中关村村史馆负责人说,中关村村史馆将依托科学家创新工作室,常态化开展“科学和我面对面”系列科学传播活动,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播撒科学种子,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