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千龙网讯(记者 蔡健雅)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近年来,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紧紧围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目标任务,以理论宣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移风易俗、文化惠民为重点,多举措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农民作家王克臣,为文学爱好者签名赠书。
在仁和镇望泉寺村,一群爱文学的村民聚在一起,成立了文学社。他们写农村故事、说农民心声,被称为农民的“文学之家”。望泉寺文学社于2006年成立,被称为全国首个农民文学社,定期出版社刊《希望》,扶持草根作者。十几年来,文学社已经“点亮”了30多位基层青年作者,有的从教师转职当了报刊编辑,有的加入了顺义区作协或北京市作协。需求从乡村来,服务到乡村去,推进乡村文艺繁荣复兴,为乡村振兴助力,如今,望泉寺文学社成了仁和镇乡村文化振兴创新发展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明实践站所是推进文化振兴的主要阵地。仁和镇投资1100余万元打造仁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有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长廊和集体舞池、象棋场地等多块功能区,既满足了周边群众的健身需求,也为全镇开展大型活动提供了场地。同时,积极开展特色亮点工作,其中包括组建9支志愿服务中队、124支志愿服务分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6270人次,服务群众58620人次;结合各个村(社区)的特点,重点打造五个特色实践中心,在各村统一主题标识、职责体系、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创建内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主动拓宽服务范围,构建起“群众点单、中心派单、所站接单、群众评单”的工作模式,累计服务时长2000余小时,服务群众4万余人。
奏响理论宣讲曲,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为全力推动打造宣讲队伍,仁和镇组建了“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团,宣讲团成员都来自仁和镇辖区内的村(居)民、企业员工、村(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和学校的教师。他们把自己的故事或身边人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爱岗敬业等先进事迹,经过挑选、挖掘和加工娓娓道来,引发群众强烈共鸣,传播社会正能量。其中,宣讲团代表仁和镇参加2022年顺义区百姓宣讲比赛时,被评为“顺义区2022年度优秀百姓宣讲团”。
乡村振兴关键是要提振、激发大家的信心和力量。仁和镇充分发挥区域龙狮舞民俗文化浓郁、群众基础广泛的优势,助力成立北京仁和元祥舞狮团,为顺义区打造了一张靓丽的本土文化名片。培养出了国家一级演员8人,国家二级演员4人,国家三级演员2人,在各大赛场屡获殊荣,更是三次登上奥运会的舞台。同时,用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打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转化乡村剩余劳动力,创造高价值就业岗位,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丰富文化生活,实施文化惠民。仁和镇在全镇范围内多元化开展健身操(舞)赛、羽毛球、象棋、太极拳等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每年投资1000余万元大力扶持各村居开展各类文体活动200余场;在激励机制、阵地建设、团队扶持等方面给予文体团队资金支持,鼓励各村建立“一村一品”的特色团队;连续7年举办“仁和杯”羽毛球比赛、连续2年举办乒乓球比赛,还建立了“临河千人太极”、“复兴龙舟队”等优秀品牌队伍,在市、区比赛中屡获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