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条”到“新十条”,疫情防控措施一直在优化和调整。按理说,疫情防控措施在变,人们的病毒认知和应对心态也应该跟上变才对。可现实的情况是,不用再抢菜了,却又开始囤药了。

这导致,当国内的退烧药被抢空后,进口退烧药也遭到哄抢,直至代购直邮涨价也依然无法遏制人们的哄抢热情。以至于1瓶在三甲医院售价为13.17元的布洛芬混悬液(美林)竟能被黄牛卖到3000元的天价,而且这还并非是最终的封顶价。

之所以提调这个现象,并非说人们的“哄抢行为”跟黄牛的“天价操作”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而是但凡人们能稍微理性一些,就不至于让黄牛如此嚣张。要知道,“提前备药”是导致“买药难”的最直接原因,而促发“提前备药”主要还是心理恐慌导致的,这跟之前的抢菜近乎如出一辙。


(相关资料图)

有报道就指出,一位女生囤的治疗新冠的药一次没吃全过期,虽然过期的药品是两年前囤的,但是对应着当前的囤药潮来看,似乎依然有现实意义。毫不夸张地讲,类似囤药过期的情况应该不在少数。

如果是非疫情时期或疫情时期的缓和期,囤就囤了,虽然过期属于浪费,但是从未雨绸缪的立场来看,它本身也是自我管理、自我保全的一种方式。可在疫情时期的紧张期就不一样了,当很多人急需买药用药时,你却囤起来等着用,着实有些问题了。

这样说,并非认为囤药的人们“居心不良”,而是囤药行为短期内积聚会造成药品供需失衡,加剧人们的恐慌情绪,让更多人陷入“黄牛陷阱”。因为黄牛正是抓住人们的恐慌心理进行恶意的“中间商赚差价”。

一定程度上,在特殊时期,因为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导致相关物品价格上浮是可理解的。但是像这种价格能翻好几百倍的情况,确实就有些过分了。尤其对于儿童药品的加价,可以说是丧尽天良的行为。

而且对于食品和药品来讲,本就属于民生需求的刚需部分,即便也遵循市场供需关系,但是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纲线,否则就会让别有用心之人趁机走上发国难财的不归路。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也清楚类似高价菜和天价药的事情属于个别现象。然而即便属于个别现象,但是在人们本就恐慌的情况下,会更加放大人们恐慌的情绪,直至成为疫情次生危害的直接触发原因。

所以要想抑制黄牛制造天价,一方面在于需求端要回归理性需求,另一方面在于治理端要零容忍。并且主要在于先把零容忍落实到位。因为短期来讲,让需求端回归理性需求,这不太现实。

但是把零容忍落实到位却是可以做到的,只要相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就能间接的形成正向消解恐慌情绪的作用。也就说,只要黄牛敢露头,就直接拿下。唯有如此,才能在本就资源紧缺、情绪恐慌的情况下,让情势不那么糟糕。

另外说回退烧药,实际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并不是一烧起来就要吃,只有持续发热、并且是高烧的情况下才需要吃退烧药。否则稍微一热一烧就吃药,可能药的不良作用比治病的作用更大。

因为就在前几天,有报道就称一女子因盲目吃药退烧导致肝衰竭住进ICU,虽然这也是个别现象,但是却值得反思。说到底,疫情已经三年,马上就要进入第四年,如果现在还不能摆脱恐慌情绪引发的次生挟持,只能说这三年的罪白受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