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女子晒6娃日常引争议”主要在于场面的“集合感”和“集合感”背后的养育不易想象。然而就因为女子表示“自己是易孕体质”,婚后几乎什么都没干,光在家生孩子了,她竟然遭到一大波风凉话的贬损。

就比如“好像还骄傲上了”、“什么易孕体质,不避孕当然会怀孕”、“男的买不起套呗,想不生还不容易,尽扯点没用的”、“愿意生就使劲生,正好填补不生的空缺,完美维持种群数量”。如此种种,虽然逻辑上好像也能勉强讲通,但是谁都清楚,话里话外充满极端的质问逻辑,并且更在于声讨“生得多”,而非在于支持“生得多”


(资料图片)

之所以这样说,并非说“生得多”符合新政策趋向,我们就必须要去支持女子的选择。而是依照女子的分享状态,我们不仅要看到她的不容易,也要读懂她的不容易。说到底,女子谈“自己是易孕体质”,不见得只是为强调自己容易怀孕,很可能是基于“生得多”的现实给出的一种遮掩回应。

不过就理性层面而言,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情况下,没有人会觉得“生得多”值得骄傲,当然也不存在“买不起套”的问题,更多可能是缺乏计生常识导致的结果。至于女子提调“自己是易孕体质”,可能更多是基于现实情况而言,而非真会认为“自己是易孕体质”并为此骄傲。

因此从根本上说,“女子晒6娃日常引争议”、谈“自己是易孕体质”、“舆论层面的风凉话反应”这些问题,压根儿就是错位的,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各方的对话就是各说各话,很少有进入逻辑对位的情况。

掰扯这个问题,主要是想告诉那些说风凉话的人们,很大程度上,女子只是自说自话或讲出自己的部分事实,而对于她自己“生得多”的现实,大概率应该也是有烦恼的。当然到底是幸福的烦恼,还是不易的烦恼,这又是另外一回事。

要知道,幸福的烦恼、不易的烦恼多数时候是很难一概而论的。所以对于女子来讲,我们很难立刻评估她所处的立场是幸福的烦恼,还是不易的烦恼。只能说她可能在某些时候是幸福的、在某些时候是不易的。

就比如他(她)们一家同时吃东西的样子,可能就直接的感触来讲,会给人莫名的喜感传递,但是转念一想养育孩子需要付出很多,又会突然觉得这事根本不那么好玩,只不过是看起来好玩而已。说实话,我们很容易能想到视频中有多欢乐,背后的付出就有多不易。

并且在这个问题上,根本不用问多娃母亲“生得多”意味着什么,只要问一问有孩子的母亲,哪怕只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估计也会得到绝望的嚎叫和无奈的控诉,即便嚎叫和控诉里略带幸福滋味。

所以真要说谈“自己是易孕体质”怎么惹你了,只能说“易孕体质”四个字让那些不想生孩子或不想多生孩子的人们感到不自在了。平心而论,不想生孩子或不想多生孩子的人们,无论你怎么跟她说生孩子的事,他(她)们都能给你转到不该生的议题上。而且实在无法转到,就开始阴阳怪气了,而说风凉话就是其中最常见的操作。

掰扯这个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劝生,而是我们如何更正确地、平和地面对生与不生。也就是不能因为自己觉得多生好就去否定不生或少生的声音,同样的,不能因为自己觉得不生或少生好就去否定多生的声音。

说到底,计生问题即便会受新政策左右,但是回到更普遍的争议上,还是希望它是个开放性的命题。唯有如此,才不至于女子因为说了一句“自己是易孕体质”,就遭到一大波风凉话的贬损。因为回到既定的争议上,谁都清楚好争议更在于建设性,而非是争议本身的眼球性。

用C.赖特·米尔斯的话说就是:“如果考虑到观念,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尽可能多地使用“价值中立”的术语,并了解和明确仍保留下来的价值含义。如果考虑问题,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再次根据问题被选择的方式来明确价值,然后在对问题的解答中,尽可能地避免评估的偏见,无论这个解答把人引向何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