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在呼吁,要关注疫情可能对农村造成的巨大冲击。


(资料图)

但一直都有人不认同。

他们说:

农村有农村的优势,不需要杞人忧天!

农村空气好,农村人身体好,对病毒有更强的抵抗力!

开始我们还会辩论几句,但现在不再回复这种言论了。

因为,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终于想,今天一个发生在农村的悲惨新闻冲上了热搜。

2022年12月中旬,家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的王萌一家四口人也相继出现了发烧的症状。

由于村子里买不到退烧药,他们就服用了兽用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

结果儿女双双出现中毒、肝功能损伤,送进医院抢救。

有人对这样的新闻表示震惊:

怎么能如此愚蠢,给人用兽药?

我很想劝劝这些人,先别急着责骂孩子父母“愚蠢”。

因为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农村人能自救的只能是各种看起来并不科学的土办法。

其实,发生在赤峰的悲剧,只不过是一个被爆光出来的案例,背后还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现实。

农村,真的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风险!

目前,正值新冠病毒感染流行高峰和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

又适逢春节将至,人员流动加大,聚集性活动特别是室内活动增多。

春节将至,人心思归,可能将会有数亿人从各地城市返回到并不发达的农村。这也势必会进一步加大疫情传播,特别是再次感染的风险。

1月5日下午,湖南邵阳县委宣传部微信公众号“邵阳县发布”发布了一篇名为《温馨提示》的推文。

在这篇推文中谈到了春节将至农村防疫面临的巨大压力,也针对疫情可能带来的传播给出了6点建议。

但其中一句引发了巨大争议:

“春节将至,倡导大家在疫情高流行期非必要不返乡”。

尽管邵阳县县委书记袁胜良很快出面做出了澄清解释。

但从这个“温馨提示”中可以明显看到基层,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面临的疫情防控压力之大,可见一斑。

就在袁书记对公众澄清这一误会的时候,远在在广州的大约60万人摩托大军,已经踏上了返乡之路。

他们的目的地可能是广西梧州、玉林、贵港、南宁,江西吉安、赣州、九江等地农村。

也可能是更加遥远的贵州黔南地区。

没有人能阻挡千万人的思家之情,也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千万游子踏进家门。

但欢迎每一个游子返回家乡的同时,真的应该对农村可能存在的疫情风险做好充足的应对。

很多农村地区,乃至偏远的小城市,都面临着缺医少药的难题。

本身已经吃紧的药品物资供给,还被大城市那些精明的人费尽心机“洗劫一空”。

小地方的人怎么也想不到,在家门口的药品和物资,怎么就“不翼而飞”了?

农村那些连智能手机都没有的农民,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人相隔万里也能把他们的救命物资“抢走”。

本已捉襟见肘的农村防疫,还被人屡屡“算计”。

我也关注到了,有一些大城市可能已经度过了第一波“传播高峰期”。

但偏远的乡镇、农村地区还远未到真正的高峰期。

开放以来,偏远乡村地区因为人口基数较大,妇幼老弱较为集中,医疗室经常人满为患。

条件好一点的农村地区,或许还能勉力支持当前的局面,生病的人能坐在屋子里输液治疗。

但更多条件一般的偏远农村,很可能就是一群人烤着火,在室外蹲着输液治疗。

输液瓶,就直接挂在屋外的树枝上。

我一直关注农村,担心农村地区可能会因疫情导致的巨大冲击,不仅仅是因为我自己就来自农村,我的亲人很多还都在农村。

更是因为我知道,很多偏远农村的现状确实值得担忧。

老弱病残的占比,具体有多少我并不掌握数据,但可以肯定这个数据要比城市地区高出很多很多。

乡村被人冠以“没落”的字眼儿,并不仅仅是因为经济的衰落,也因为缺少了很多青壮年,而少了很多活力。

在最近一次官方公布的人口调查数据中,农村老龄化人口已经达到了1.2亿。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老龄化人口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我忍不住想,新冠感染高峰到来之后,上亿的农村老人怎样扛住这波冲击?

我们将心比心地想一想:

最近城市里,那些著名高校不幸离世的老者还少吗?

他们所能接触到的医疗资源和能享受到的医疗条件,比那些偏远农村地区的老人要高出多少个档次?

即便如此,最近一段时间频繁密集的讣告,也让人看得心头沉重。

想一想,农村聚集着更多的老人,却没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

有多少老人,最终会熬不过这个冬天?

日子一天天过去,随着春节返乡的临近,我很想知道:

农村的医疗物资储备则那样?

他们,到底该怎么办?

再次吁请大家:

关注下农村的抗疫!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