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点反常识的话,现在都不好意思叫专家了。

最近最火的专家叫孟晓苏。


(资料图片)

据凤凰网财经报道,1月8日,中房集团原董事长、知名学者、企业家孟晓苏在第三届南方财富峰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2022年中国老百姓存款增加了15万亿,如果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恢复对房子的购买、装修和其他的购买,中国经济就能恢复。

让我震惊的是,他是西装革履、打着领带、戴着眼镜,对着镜头,一本正经地说出来的。

不得不说,专家的逻辑,或者叫脑回路,真的跟我们普通人不一样。或许,立场不同,也就决定了看待问题的姿势不同、出发点不同、落脚点不同。

孟晓苏说了一个数据,2022年,中国老百姓的存款增加了15万亿,这是他建议的大前提。的确,15万亿是个惊人的数字,谁看谁馋,我也馋,但问题是,这玩意是说拿出去就拿出去,说买什么就买什么的吗?

你是卖房子的,想着老百姓拿出三分之一给你;我是卖汽车的,也想着老百姓拿出三分之一给我;他是收智商税的,也想着老百姓拿出三分之一给他……问题是,老百姓有多少个三分之一?

坑大,不怕,老百姓多。是这个逻辑吗?

问题是,坑也很多呀,老百姓够用吗?

更大的漏洞在于,15万亿存款,仅仅代表一个总量。我和马云的存款,还有上千亿呢;我和许家印的负债,还上万亿呢;关键是,他们随手一指就可以买下一套房,我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能够买个厕所吗?

就按一套房子100万来算,15万亿存款里,有多少人的存款超过三百万?那些单是存款就超过了三百万的,目前还缺房子吗?多买几套,是不是又变成了炒房了?不是说好的房住不炒吗?专家能完善这个逻辑链吗?

所以,别总是盯着老百姓的钱包了,盯久了,口水流多了,人是会变傻的。

一些人总想着掏空老百姓的钱包,渐渐地就失去理智了,也没有情商了,在公开场合公然就不顾吃相了。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也懒得运用了,直接就是张开大口一句:拿来吧,你。

专家的粗鄙,和时代的粗鄙是一样的。

我觉得,有些人也别总想着做什么“中国房地产之父”了,敞亮一点,你不就是想做“老百姓之父”嘛,把千家万户的钱都管起来,按照你的想法分配。

但是,爹味太浓的人,往往就忘记了,中国老百姓买房的出发点,往往是为儿孙买房,很少有为自己的。所谓掏空六个钱包,往往其中的四个钱包,甚至更多的钱包就来自父辈、爷辈。那些总想着掏空父辈、爷辈钱包的,其实你们本质上是“老百姓之孙”。

所以,我也建议,一些专家也别再建议年轻人不要啃老了。年轻人啃得好歹是自己的老子,你们啃的是万千老百姓啊。

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之所以要存款、爱存款,恰恰不是因为太富余了,而是穷怕了,没有安全感,买不起诸如房子、汽车这样的大件,只能够辛辛苦苦干一年、再通过省吃俭用让钱余下来,然后赶紧存到银行里,毕竟,利息虽然微薄,也是钱。这才是15万亿存款里的大部分真相。

如果真要听取什么建议,我觉得网友的一个建议就比专家靠谱了:我们人人拿出自己存款的三分之一去买房,然后不够的让专家补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