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的由来,是女方嫁入男方,男方向女方家长支付的一笔补偿性的礼金,以抚慰女方父母含辛茹苦十数年的养育。比如,是否可以鼓励男方到女方一家入赘,或者说,孩子可以随女方的姓氏。这是一个观念上的问题。

在河观舆 | 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据媒体报道,近日,江西省萍乡市六部门印发《关于遏制高价彩礼推动婚嫁移风易俗的实施方案》,为婚事花费设置了参考标准。


(资料图片)

方案规定得很细:婚宴只安排一次,一般不超过15桌,每桌用餐人员不少于10人,酒席(含烟酒)控制在500元/桌以下,非亲属不随礼或象征性随礼,随礼金额控制在200元以下。

这几天社交媒体上一则“江西女子收1888万彩礼”引发舆论较大争议。后经核实,系谣传。但是这个假消息却引发新一轮的地域歧视,甚至不乏一些“地图炮”。又是熟悉的味道,通过渲染炒作“天价彩礼”,挑动对立情绪,引发网络骂战,渲染婚嫁焦虑气氛。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社会对“天价彩礼”的高关注度,恰恰也映射出老百姓对“天价彩礼”深恶痛绝。“苦天价彩礼久矣”!那么,江西萍乡通过行政力量干预民间的“天价彩礼”问题,能否起到效果?笔者在此是存疑的。

“彩礼”作为一种民间自发形成的习惯,古已有之。一刀切的去除并不现实,反而会诱发新一轮的竞争和攀比。如何遏制天价彩礼问题?笔者认为还需要从供给侧进行改革,消除一些观念上的认知偏差。

彩礼的由来,是女方嫁入男方,男方向女方家长支付的一笔补偿性的礼金,以抚慰女方父母含辛茹苦十数年的养育。比如,是否可以鼓励男方到女方一家入赘,或者说,孩子可以随女方的姓氏。这是一个观念上的问题。如此一来,“天价彩礼”问题不就迎刃而解。

此外,“男女数量”不平衡的问题也直接助推了“天价彩礼”的出现。当然,这里既有观念问题,也受到某一特殊时期生育政策的影响。据了解“天价彩礼”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农村地区适婚大龄单身男青年逐年保持高位运行,这已然成为阻碍乡村振兴和农村发展的一大障碍,也成为不少农村家长的一块“心头病”。

现在国家的生育政策已经随时代发展做出调整。但是,笔者发展部分农村地区依然存在“重男轻女”的问题。如果一孩是女孩,部分农村家庭,生育二孩三孩的动机很单纯,一门心思要个男娃。二孩三孩的性别比失调应该比统计数据中的失调还要大。

“生男生女都一样”应该成为“天价彩礼”治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力方向。应当引导生育观念的调整,还有对性别歧视的改观。如果做不到这一条,所谓的“婚嫁移风易俗”改革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