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印度是一个性暴力事件频发的国家。事实的确如此。据统计,在印度,每天平均每15~20分钟就会发生一次强奸。印度政府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平均每天报告87起强奸案。

而在性别暴力事件发生后,受害者被惩罚、施暴者却逍遥法外毫发无伤的荒唐事件层出不穷,这给予了印度影人创作的决心。


【资料图】

2016年在印度上映、今年1月6日被引入中国影院的《女生规则》(Pink,又名《红粉惊魂》),讲述的正是一起性骚扰受害者反遭威胁和诬告的事件。导演说,“我的电影,是对我们在印度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的所有暴行和道德警察的回应”。

虽然电影的故事背景是印度,但其再现的现实,反映的却是作为命运共同体的女性所面对的“性别麻烦”。现实中,受害者们的遭遇可能会在、也可能正在地球上的某个角落上演。

#剧透预警

本文含有大量剧透。

被诬告的女人们

电影采用了倒叙的方式,故事线并不复杂(便于大家了解,接下来采用正叙的方式讲述剧情)。

三位年轻女性米娜尔、法拉克和安德里亚在摇滚音乐会上认识了三个男人——劳纳克、维什瓦约蒂和拉杰维尔。她们在音乐会后同意和他们一起去喝点酒。结果三个男人利用借口故意把三个女人隔开,让她们无法互通消息,拉杰维尔强行压住米娜尔实施侵犯,米娜尔出于自卫,用瓶子袭击了他的头部。

男人们对米娜尔三人深恶痛绝,决心报复。他们把法拉克P图成举着揽客牌子的性工作者,并将图片大面积散播。法拉克因此丢了工作。同时,他们威胁女人们所租房子的房东,告诉他女人们从事不当职业,让她们搬出去。房东大叔一开始据理维护她们,因为他认为自己了解她们的人品,但随之遭到了车祸威胁。

女人们想要报警。到了警局,叙述了大致经过,她们就被当地警察劝阻不要报案。

当地警方知道几个男人有很多“关系门路”,特别是拉杰维尔,他有一个政客叔叔。米娜尔只好去找一位地位较高的警官提出立案。就在第二天,米娜尔被拉杰维尔的朋友掳到了汽车上。男人们威胁、警告并猥亵了她,随后把她推下车。虽然米娜尔回到了家,但她遭受了巨大的精神冲击,更加担惊受怕。

就在女人们焦急等待立案结果的时候,警察逮捕了米娜尔。原来,拉杰维尔也报了案,他称三个女人是妓女,并指控米娜尔企图谋杀。米娜尔被关到了看守所。在这焦灼的时刻,邻居迪帕克突然到来,给沮丧的法拉克和安德里亚提了保释米娜尔的建议。他是一位很有声望的退休律师,安德里亚和法拉克于是向迪帕克求助,最终他选择帮助她们。

法庭上,拉杰维尔的律师称,拉杰维尔和他的朋友们在一场摇滚音乐会上遇到了米娜尔和她的朋友。他们邀请这些女人在一个度假村吃饭,并在那里喝酒。这些女人勾引他们,做出亲昵的举动,然后向他们索要钱财,所有迹象都表明她们是妓女。拉杰维尔拒绝付钱,因为他是一个正直的男人。被激怒的米娜尔用瓶子砸了他的头后逃走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系列令人不寒而栗的法庭争论接踵而来。拉杰维尔买通了证人和警察,拿着没有声音的录像和证人证词颠倒黑白。在权力和金钱的粉饰下,他们伪装的正义是那么合理。另一边,女人们却几乎陷入绝望,她们不但无法让自己受到的伤害得到正义的解决,反而还要被诬告是意图杀人的性工作者,而对方已然胜利在望了。

当审判接近尾声,在迪帕克有技巧的挑衅下,拉杰维尔变得狂躁且失去理智。迪帕克借此揭露了拉杰维尔买通警察作伪证的线索,并一一驳斥了拉杰维尔的律师对他的委托人私德的抹黑。他以米娜尔对拉杰维尔说了“不”的事实作结——不就是不,不需要进一步解释(No means No)。

最终,女人们被无罪释放,而劳纳克、维什瓦约蒂和拉杰维尔被起诉。对他们的判决还未作出,但女人们终于向胜利走出了第一步。

熟悉的“女生规则”

豆瓣上,《女生规则》的标签中有一项是“惊悚”。除了绑架戏渲染出来的惊悚,更惊悚的是庄严的法庭审判环节,对方律师一环一环地给女人们泼脏水、暗示女人们私德有亏的场景让人窒息。

拉杰维尔的律师一上法庭,就在开篇陈词里抛出了观点,认为印度的法律增加保护女性的条款本是好意,但这些条款给了女性特权,对男性不公平,助长了污蔑男性之风。

他的论点集中在三个女人品德不端上。他首先提出,女人们答应了拉杰维尔他们在音乐会结束后出去喝一杯——好女人会去参加摇滚音乐会?好女人会随便答应陌生人出去喝一杯?

米娜尔在新德里有家人,却不住家里,反而选择独立居住,是为了方便卖淫后晚归,并瞒着家人从事这个职业。

法拉克有个住院的弟弟,花销很大,因此她有卖淫敛财的动机。她的男朋友是个头发花白的大学教授,她攀上他,说明是个爱慕虚荣的女人。

安德里亚来自印度东北地区——印度,特别是新德里,对印度东北人有着相当强的地区歧视,那里动乱、贫穷、人口成分复杂,光天化日下的当街性骚扰频发。

对于印度其它地区的人来说,哪怕是种姓制度下最低等的“贱民”阶级,也绝对不能娶一个来自东北的女孩当妻子,否则就是对亲友的背叛——拉杰维尔的律师利用在场人都心知肚明的刻板印象,暗示安德里亚的出生地决定了她成为性工作者、向男人勒索钱财的合理性。

女人们的代理律师迪帕克,将对方抛来的荡妇羞辱总结为“女生规则”,而这些“女生规则”足够耳熟能详,让人很难不与被告席上的三个女孩感同身受:

这个世界上是有“好女人”和“坏女人”之分的。对于女性来说,避免危险的最好办法就是做一个“好女人”。只要她单独和男人去任何地方,人们就会假定,既然她都自愿去那里了,男人当然有权利对她动手动脚了。这不是男人的问题,是女人自己不检点。

女生的任何行为都能被解读成“勾引”“暧昧”“暗示”,都是“YES”。迪帕克总结道,“当女孩和男孩说话时,她不能笑,也不能触碰他,不然的话,他会觉得这是一种暗示,她的微笑会被认为是默许,而这种人类的自然行为也会让他觉得她品行不端”。

既然发出了“暗示”,那么即使她再说“不”,男人也会觉得,你都愿意和我喝酒了,所以你不会介意和我睡觉的。

迪帕克讽刺地替拉杰维尔们总结出“女生规则”,想要表明的是,男人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No means No”

“No means No”是电影的题眼、想要表达的态度,它教育男性有承担性合意的义务——如果一个女人说了“不”,那么她就是在拒绝你,而且她有权利拒绝不想要的、不愉快的性要求,有说“不”的权利。

“No Means No”,足够吗?

在电影的话语中,似乎这已经是足够的。但是,哪怕仅作为性同意和强奸行为是否成立的判断标准,“No means No”真的有效吗?

性同意是进行合意性行为的前提,表明性行为的参与者接受彼此的行为。“No means No”表明的是,没有得到当事人同意而与其进行性行为的情况可视为强奸或性侵犯。然而,许多的性侵受害者可能连说“不”的机会都没有就遭到侵害,或者迫于胁迫,没有能力说“不”。

同时,仅靠“No means No”判定性侵犯行为是否成立,有将性侵害的发生归咎于受害者的危险,却忽视加害者有确保性行为发生在自愿情况下的责任。《女生规则》的女主角们尚有机会大声说“No”,但在司法实践中,受害者需要足够有力的证据证明:

① 自己说了“No”并进行了反抗;

② 施暴者使用了暴力、胁迫等手段。

从这一点上看,法条和实践之间的灰色区域实在太有商榷空间。

基于对“No means No”原则的批判,女权主义者们进一步提出了“Only Yes means Yes”(没有同意,就是性侵)

“Only Yes means Yes”意味着,只要有一方没有积极合意性行为,或有一方表示不确定,或是无法表达时,性主动的一方的任何强势性行为都被认为是性侵犯举动。

相比“No means No”,“Only Yes means Yes”把责任施加给性主动的一方(而不是受害者常常处于的被动的一方),给予被动的一方积极的性同意权。性主动的一方有义务确认对方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同意性行为,而不是用“没有说不就等于愿意”的模糊态度侵犯别人。

主角们的心愿,是这个社会应当教育男人“No means No”,学会尊重女性,而不是要求女性成为一个恰如其分的“好女人”。或许在这个语境中,“No means No”已经足够。

但回看庭审中的那些污蔑受害者的言论时,看到男人们认定出去喝酒就是性合意、对他微笑就是勾引、关上房间的门就是想和对方发生关系……我实在感到,只提到“No means No”,却没能进一步点出“Only Yes means Yes”,是《女生规则》教育意义上的一点遗憾。

结语

《女生规则》的结局,是正义战胜了邪恶,受害者赢得了诉讼。这样的结局虽然完满,但似乎有重拿轻放的嫌疑。

尽管电影中的女性们在庭审中应对了相当多的困难,但在电影着力描绘印度司法系统内部的盘根错节和腐败后,展示了印度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根深蒂固性后,对比了施暴者和受害者毫不对等的权力关系后,结局所展示出的反败为胜的过程又太过“顺利”了。

于是我查阅了本片上映初期的主创采访,发现目前的版本的确是更改过的。米娜尔的扮演者塔丝·潘努曾表示,在最初的剧本中,反派角色们——也就是拉杰维尔和他的朋友们打赢了官司。但是,后来为了不伤害观众的感情,主创团队选择了修改结局。

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前期剧情会和结局有些许违和感,相对“顺利”且公正的解决,虽然牺牲了一部分可能刺痛观众的现实性,但作为一种理想,确实可以给同处类似困境中的女性带来一丝希望。

同时,虽然《女生规则》所提出的观点看似老生常谈,但在印度这样的性别暴力事件频发且女性地位长期低下的国家,一部得到公映许可的电影,能够公开谈论性侵犯和女性的性同意权,展现自己国家司法部门对性暴力案件的懒政和腐败,代表的应是勇气和革新,是宝莱坞在印度沉重的性暴力事实面前不再缄默

就像《今日印度》上的一篇影评所写的:

“印度人、尤其是印度男人,很难理解印度女人,特别是当后者不符合他们对女性的封建期望时。编剧和导演也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们拍这部电影,选择用‘大声’和‘愤怒’来直接表达观点……用大锤敲开印度人的头骨,直接把人的尊严、对人的尊重、品德等基本观念灌进去。

“这是因为,对印度女性来说,实现性别平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把电影当成一项社会服务来做,无论如何都是有意义的。”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图片源于网络。

原文标题《连印度,都在用电影教导男人“No means No”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