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五月花号的故事和《五月花号公约》吗?

这是一艘渔船漂洋过海前往新大陆的惊奇冒险,也是一群有理想的人自食其力,开启新生活的艰难旅程。

不过,五月花号的真实历史境况却远不如故事中的那么精彩。


(相关资料图)

讲述|周大伟来源|知鸦通识APP《美国法律史》

01.

驶向美国的五月花号

1620年9月6日,一艘搭乘着几十名清教徒和一群破产者、流浪汉以及契约奴隶的船悄悄离开了英国,踏上前往遥远的美国新大陆的航程。

这艘长27米,排水量只有180吨,载着102个人的三桅杆小渔船被命名为“五月花号”。

然而,因为错过了最佳的出航时间,他们这些人几乎是在惊涛骇浪中渡过了大西洋。据很多人回忆,经过了66天的航行,1620年11月11日,船长根据海水颜色的变化以及大洋西岸的云彩作出判断——他们已经接近了美洲大陆。

但是,事实并不像五月花号上的人们预想的那么顺利,因为偏航,他们没有到达英国国王想要找的弗吉尼亚州,而是登陆了一个荒凉陌生的地方,这片土地上当时没有任何政府,也没有法律制度。

不过,这样的现实并没有让这群人感到惊讶和失望,反而是惊喜。

毕竟,不同于前往南美洲的西班牙海盗,船上的这些人不是去找黄金,也不是想去发什么财,而是想要建立一个新的理想国,开始一段自力更生、高尚纯洁的新生活。

因此,在上岸之前,船上的41名教徒共同签署了一份书面协定,这就是著名的《五月花号公约》。

这个公约带有宗教色彩,它的主要内容大概就是这些人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的信仰,漂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他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民众的自治团体,将来制定一个最方便的、适合所有人的法律,大家都要遵守和服从。

后来的人们把《五月花号公约》的地位抬得很高,认为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政治契约,也是北美洲当地人民划分文明和野蛮的一个分界点。

实际上,在五月花号到了北美洲十年之后,还有一艘载有更多清教徒的船在波士顿附近的海湾登陆。其中的一个领头的叫温斯罗普,他也在船上宣读了一篇叫《基督教博爱的楷模》的宣言,和《五月花号公约》内容大致相同。

这篇文献里边还第一次提出:

“美国要成为黑暗的旧世界当中唯一纯洁明亮的山巅之城,全世界的人类都会注视着我们,所以,要成为全世界人民的榜样。”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话中第一次蕴含了美国将来要成为世界领袖的含义。

尽管这篇宣言也被认为是美国政治史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但因为五月花号饱含悲壮和浪漫的故事,这篇文章完全被其魅力所掩盖,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即使到了今天,五月花号的浪漫主义色彩依旧挥之不去。

尤其是当这些浪漫故事传播到北美大陆以外的遥远国度的时候,很容易成为人们口口相传,而且坚信不移的史料。

02.

五月花号的故事被刻意夸大了吗?

那么,五月花号的故事真的拥有如此传奇的色彩吗?也许答案正相反。

从历史学的研究视角来看,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符合真实历史情境,我们或许有理由怀疑五月花号的浪漫故事是被后人过度地解读了。

事实上,早在1607年,有一批商人和一些律师,就从遥远的英国登上了北美弗吉尼亚的海岸,他们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居民点和殖民地。

当年这些开发商和土地领主们,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采用了最省事的方式:这些人几乎是照搬了当时英国最先进的、甚至是欧洲最先进的文明,建立了北美殖民地最正规的政府,这也是英国传统在北美的第一次落地。

而那艘著名的五月花号,实则比他们晚来了十几年。

所以,那些把来自英国的东西搬运到北美大陆的搬运工们,并非来自于五月花号上的清教徒,而是1607年率先在弗吉尼亚创立殖民政府的法律人。

后来,殖民地政府迁到了位于弗吉尼亚的一个名叫威廉斯堡的小城镇,他们以英国移植过来的制度为基础,第一次建立了议会政治的雏形,而且还培养出一批最优秀的政治家,其中包括美国开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第三任总统杰弗逊,第四任总统麦迪逊。

换句话说,美国建国初期的很多政治家,或多或少都跟弗吉尼亚这个城市有关系,而不是那些五月花号上边幸存的后代。

相比之下,五月花号上的那些人到了普利茅斯后,遇到了一个寒冬,不过半年时间便去世了近一半的人。尽管他们的后裔也在英格兰地区建立了殖民地,但毕竟比弗吉尼亚的威廉斯堡要晚几十年时间。

况且据史料记载,这些后裔们所建立的普利茅斯殖民地,很快就屈服于1629年建立的马萨诸塞湾殖民地,1686年又一度被并入了新英格兰的领地,后来就彻底丧失了自治权。

接下来其他的殖民者陆续上岸,建立属于他们的统治构造,包括领主制、庄园制、宗教信仰制、军事专制等等。尽管制度各不相同,五花八门,但没有证据表明这些殖民者都听说过五月花号的故事和那一纸公约。

所以说,《五月花号公约》也并不是尽人皆知。

由此可见,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不可以把五月花号的故事奉为美国文明的开端。

它的浪漫和悲壮也许是真的,但历史作用却是被后人夸大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