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魏英杰
偶然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报道”,说的是近日有一个“闪送员陈师傅”的抖音号火了。
这位老兄的视频自述说,自己出生于1985年,原来是南方周末资深记者,在企业做过公关,如今失业半年多找不到工作,试图去道观应聘道士,去新媒体机构应聘实习生,均未果。如今送外卖为生,不过,“最近是外卖淡季,闪送完全没单”,言下之意,送外卖也不能养家糊口。
(相关资料图)
图/网络
看到这个帖子,我首先就抱着怀疑态度。从我的经验来看,一个南方周末的资深记者,要混成这样,其实也不容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南方周末出来的人,只要你的人缘不是太差,总会有前同事、媒体朋友伸出援手的。像南都深度记者马金瑜远嫁西藏遭家暴,做生意失败,毕竟是罕见个例。
人都是有路径依赖的。媒体圈里出来的人,印象中做企业公关的、搞新媒体的居多。做企业公关,对口做媒介方向的,更多依靠的是原来的人脉关系;搞新媒体的,凭借的是自己的写作能力。一般来讲,只要原来在媒体里待的时间够久,或者写作能力够强,混口饭吃总是有的。
我认识不少媒体人,到企业后,做到高层的不说,做到类似P8、P9,一年收入远远超过社会平均水平。搞新媒体,不说吴晓波、六神磊磊、兽爷这样的头部,只要凭本事吃饭,收入也不会差到哪去。
说具体点,如果你有写作能力,给读书号写“拆书”文案,稿费高一点的可以到8000元/篇,给企业写公关文,一篇稿子稿费三五千元也总是有的。包括冰川这类接受投稿的公号,一篇稿子的正常稿费也在800以上,还有打赏收入,这都比送外卖强吧(不是歧视送外卖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如果一个媒体资深记者找不到工作,或者月收入不足以维持生计,更可能是心态问题(纠结于编制)、能力问题,而不是年龄、学历等问题。媒体人转型是不容易,但也没想象的那么艰难,自身有没有足够的专业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果不其然,很快就有圈内朋友指出,这位老兄只不过是在南周工作半年没转正的“实习”记者。半年没转正,如果不是有其他“不可抗力”,大概率是能力水平问题。何况,他也去企业做过公关,本身就是一个不错的起步。何以从一个企业公关跌落到找不到工作,甚至要去当道士、送外卖,这确实耐人寻味。
所以,这事情看上去更像是有朋友指出的,不过是一种反向炒作、卖惨罢了。资深媒体人、失业半年、送外卖……这些都是经常见诸网上的热门词汇。这位老兄的自述视频,也是拉满了情绪进度条。一看,视频点赞量、转发量都不错。这么做下去,靠视频流量都可以养活自己了。
图/网络
现如今,工作确实不好找,特别是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讲,要找到称心如意的岗位尤其不易。但无论大环境如何,这都是因人而异的。实际上,很多企业也在抱怨,现在招聘怎么这么难。我一个朋友,在某招聘平台上看了一两千份简历,结果一个人都没招到。
虽然人艰不拆,说不定这位老兄也是“被迫营业”,但是拿南方周末、就业等问题来蹭流量,总有那么一点让人感觉不适。虽然南周已不是原来的南周,但你这么打南周的脸,咱们也不能配合你“泪流满面”吧。